【我沒辦法,只能去求助邏輯更清晰、水平更高的魏老師,每次魏老師一點就透。】
【可就因為這個,她就在課堂上給我難堪,說我心思不正!】
這篇帖子,就像一顆精準投擲的炸彈,瞬間引爆了輿論。
底下的評論區,已經徹底淪陷。
【我靠!現在還有這種垃圾老師?必須嚴查!】
【最煩這種女老師了,嫉妒心強,看不得學生跟男老師關係好。】
【心疼博主,高考志願是一輩子的事啊,這個老師簡直是毀人前程!】
緊接著,更惡毒的攻擊鋪天蓋地而來。
我的姓名、我任教的學校、我的電話號碼,都被人扒了出來,赤裸裸地掛在評論區。
無數陌生號碼的簡訊湧入,內容不堪入目。
辱罵、詛咒,甚至還有夾雜著色情描寫的死亡威脅。
我關掉手機,重新陷入力竭的沉默里。
憤怒嗎?當然。
但更多的,是一種深入骨髓的荒謬感。
我教了十幾年書,自認無愧於心,卻要因為一個學生的偏執和謊言,承受這場無妄之災。
李曉以為這樣就能擊垮我,她太小看我了。
這些年的風雨,早已讓我學會了如何在泥潭裡站穩腳跟。
8
第二天,我照常上班。
校長和教導主任已經找我談過話,表情凝重,言語間帶著安撫和試探。
我向他們保證,我會處理好這件事。
我沒有去網上和那些匿名的鍵盤俠對罵,那是最低效、最愚蠢的做法。
我只是打開電腦,調出了幾份文件。
第一份,是李曉那一屆,我帶的畢業班的全班升學情況統計表。
一本上線率 96%,211 以上大學錄取率 78%,985 大學錄取率 42%。
每一條數據,每一個名字後面對應的大學和專業,都清清楚楚。
這份表格,是我當年熬了好幾個通宵,一個一個學生跟進確認,最終做出來的。
它是對我整個高三教學工作最直觀的總結。
第二份,是我從教以來所有的獲獎證書掃描件。
市級優秀教師、省級骨幹教師、國家級教學競賽二等獎……
一張張證書,是我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證明。
我將這兩份東西整理好,卻沒有立刻發出去。
我在等,等一個更合適的人,來為我發聲。
很快,張航又打來了電話。
「林老師,我們建了個群,我們那一屆和您這一屆的同學基本都在裡面了!我們都快氣炸了!」
「她怎麼能這麼胡說八道!我們都願意為您作證!」
我笑了,心頭終於有了一絲暖意。
「謝謝你們,張航。」
我說。
「我這裡有兩份文件,一份是咱們班的升學表,一份是我的獲獎情況。」
「你幫我發到群里,你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吧。」
「但記住,只陳述事實,不要人身攻擊。」
「明白!」
我把文件發給了張航。
我知道,這群我曾經傾注了無數心血的孩子們,會成為我最堅實的盾牌。
果然,不到半個小時,輿論場上,另一股力量開始湧現。
最先發聲的是張航。
他用自己的大號,直接轉發了李曉的帖子,然後寫道:
【作為李曉的同班同學,作為林老師當年的班長,我有些話不得不說。】
【第一,關於志願填報。林老師為我們每個人都做了詳細的分析,最終的決定權在我們自己手上。】
【附圖 1 是你們那一屆全班的升學情況,78% 的 211 率,請問這是『故意誤導』的結果嗎?】
【李曉學妹,你現在的學校,不正是你不聽林老師勸告的結果嗎?】
【第二,關於教學能力。林老師是公認的省級骨幹教師,附圖 2 是她的部分獲獎證書。】
【一個能帶出這樣班級的老師,教學能力差?我無法認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們班的同學說,你說過林老師講題你聽不懂,魏老師講你就懂。但魏老師用的同樣的方法,你當場就『恍然大悟』。】
【當時你們班同學都看見了,他們沒說話,不代表他們是傻子。】
緊接著,班級群里的同學們紛紛下場。
【我作證!當時我就在場!一模一樣的解法,林老師講就是不懂,換個男老師講就懂了?什麼操作?】
【李曉,是你非說魏老師的『模型』更科學,選了現在這個學校和專業,怎麼反過來怪林老師了?】
【我高考前心態崩了,半夜給林老師發微信,她陪我聊到凌晨兩點。說她心胸狹窄,我第一個不服!】
一個又一個學生站出來,一條又一條記憶被喚醒。
輿論的風向,開始逆轉。
最初那些對我喊打喊殺的網友,慢慢安靜了下來。
一些理性的聲音開始出現。
【我好像明白點了……這劇情有點眼熟啊。】
【合著是自己不聽勸選錯了,現在來甩鍋給盡職盡責的老師?】
【我靠,同樣的方法,女老師講聽不懂,男老師講就秒懂?這……這是什麼新型的媚男方式嗎?自己是女生,還這麼踩女老師捧男老師,絕了。】
【『教學能力極差』的老師,帶出了一個 985、211 錄取率這麼高的班級。而『邏輯更強』的魏老師,指導出了一個讓學生悔恨的志願。這對比,太諷刺了。】
9
李曉所有看似不合理的行為,在「媚男」這個詞的解釋下,都有了邏輯。
她不是聽不懂我的課,她只是不想聽一個女老師的課。
她的偏見,她的虛榮。
她那點可笑的、在異性權威面前博取關注的小心思,被赤裸裸地攤開在陽光下。
很快,萬能的網友就扒出了李曉的社交平台小號。
裡面充滿了對大學生活的抱怨,對同學的鄙夷,以及……對魏子明近乎狂熱的崇拜。
字裡行間都是「魏老師說」、「魏老師認為」。
真相大白。
她成了全網的笑話。
潮水退去,攻擊我的惡毒言論被刪除,取而代之的,是成千上萬條對李曉的嘲諷和謾罵。
她用來攻擊我的所有武器,都被網友們撿起來,加倍奉還給了她自己。
我看著手機螢幕上那些比之前攻擊我時更骯髒、更刻薄的詞語,心裡卻沒有半分勝利的喜悅。
網絡上的喧囂,如同退潮後的海灘。
我的生活似乎恢復了平靜。
沒過幾天,有人告訴我,李曉被她的那所大學勸退了。
因為這件事對那個學校的聲譽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很多不明真相的家長打電話來質問,說他們學校生活條件差,師資力量也有問題。
聽說她家裡人帶她去別的城市了,準備復讀。
我的腦海里浮現出李曉那張總是帶著一絲不屑和執拗的臉。
她曾經也是坐在我的課堂里,對未來充滿幻想的學生。
如今,她像一隻折翼的鳥,在最該高飛的年紀,狼狽地墜落。
生活的洪流不會因為任何人的悲傷而停滯。
在下一個六月即將來臨時,一個陌生的電話打了進來。
「請問,是林清老師嗎?」
一個中年女人的聲音,帶著幾分小心翼翼的試探。
「我是,請問您是?」
「哎呀,林老師!我可算找到您了!」
對方的語氣瞬間變得熱切起來。
「我是在網上看到您的事情的。我兒子今年也高考,正為填志願的事愁得吃不下飯。」
「我們兩口子也不懂,學校老師又管不過來那麼多學生,就隨便說了幾個學校……」
「林老師,您了解這方面,是真心為孩子好的老師。」
「我們能不能……能不能請您幫我們家孩子看一看?」
我愣住了。
網絡事件的發酵,竟然帶來了這樣的「副作用」。
「這位家長,我很樂意幫忙,但是……」
「林老師,我們知道您忙,肯定不能讓您白幫忙!」
她急切地打斷我。
「我們付費!就當是請您做專業的諮詢,您看行嗎?」
「只要您願意,價錢都好商量!我們就是信得過您的人品和專業!」
這句話讓我有些恍惚。
在我曾經的認知里,老師的指導是天經地義的責任,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
可對方真誠而急切的語氣,卻讓我產生了新的思考。
為什麼不呢?
我付出的,是我的專業知識、我的時間、我多年積累的經驗。
這些東西,難道不具備價值嗎?
我用事實和真心贏得了信任,為什麼不能將這份信任,轉化成幫助更多孩子的機會?
並且,是以一種雙方都認可的、有償的方式。
「好。」
我深吸一口氣,清晰地回答。
「您把孩子的成績、興趣方向和個人情況發給我,我們約個時間詳談。」
這個電話, 像一個開關,打開了一扇我從未想過的大門。
很快,第二個、第三個……
來自不同學校的家長通過各種渠道聯繫到我。
他們不再是網絡上那些模糊不清的 ID, 而是一個個真實而焦慮的父親、母親。
他們帶來的, 是一個個對未來既充滿憧憬又感到迷茫的孩子。
我的周末和傍晚, 被這些陌生的名字和他們充滿期盼的眼神徹底填滿。
10
我家的客廳, 第一次變成了臨時的諮詢室。
「林老師,我兒子就喜歡機械, 可他爸非讓他報金融, 說好就業。」
「林老師,我女兒性格內向, 您說她適合學會計嗎?會不會太枯燥?」
「林老師,這幾個學校我們看著都差不多,您幫我們分析分析,哪個學校的學風更好,哪個城市的發展潛力更大?」
面對這些家庭,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投入。
我為他們分析的,不僅僅是分數線和專業目錄。
更是每個孩子獨特的性格、潛藏的興趣和他們未來可能的人生軌跡。
我讓他們明白,熱門專業不等於「好」專業,適合自己的, 才是最好的。
我教他們如何去大學的官網上查找最真實的資料, 如何去看歷年的錄取數據。
如何去分辨哪些是學校的王牌專業, 哪些只是聽起來光鮮的「陷阱」。
眼前的這些學生和家長, 他們眼中沒有偏見,只有全然的信任。
他們不會因為我的性別而質疑我的邏輯, 不會因為我的年輕而輕視我的判斷。
他們將我說的每一個字都認真記下,反覆琢磨。
每一次諮詢結束, 家長們都會將一個厚厚的紅包塞到我手裡, 言辭懇切地道謝。
「林老師,這錢您必須收下!」
「您這幾個小時的指導,真是救了我們全家, 比我們瞎琢磨幾年都管用!」
「是啊林老師, 聽完您一席話,我們心裡這塊大石頭總算落地了。這錢,花得太值了!」
我沒有再推辭。
我收得心安理得。
這不僅僅是錢,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認可。
它證明了我的價值, 也讓我找到了超越那場網絡風暴的、更廣闊的意義。
偶爾夜深人靜, 我也會想起李曉。
聽說她在一個陌生的城市, 每天埋首於無窮無盡的試卷中, 性格變得更加孤僻沉默。
她為她的偏執和虛榮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我為她感到悲哀, 但我的腳步不能因此停下。
因為我看到, 一個又一個孩子,在我的幫助下, 收到了心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他們在電話里向我報喜時那雀躍的聲音, 他們父母發來的那些充滿感激的簡訊,都在告訴我——
我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那場關於「勝利」的討論, 似乎已經有了答案。
每個孩子都懷揣著一個鮮活的夢想。
而我,正有幸成為那個,幫助他們找到自己軌道的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