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母親說完那句軟話,就轉身走向廚房,沒再跟我多聊。
我坐在沙發上,看著茶几上沒喝完的茶水和散落的水果皮,心裡還是堵得慌。
剛才她那句「不想在親戚面前下不來台」,像根刺扎在我心裡。
她永遠只在乎自己的面子,卻沒考慮過我在親戚面前被一次次甩鍋時的尷尬。
沒過多久,廚房傳來洗碗的聲音。
我知道她是在刻意迴避跟我繼續聊剛才的事。
我起身走到廚房門口。
看見她背對著我站在水槽前,手裡拿著洗碗布。
動作卻很慢,不像平時那樣乾脆。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
「媽,我不是非要跟你較真。
「我只是想讓你知道,每次你把錯推給我,我都特別難受。」
母親的動作頓了一下,沒回頭,聲音悶悶的:
「知道了,別再說了,我忙著洗碗呢。」
我看著她的背影,知道她還是沒準備好面對自己的錯誤,只好轉身回了客廳。
坐在沙發上,我想起小時候每次被她甩鍋後,也是這樣不了了之。
她從不會跟我道歉,只會用忙別的事來逃避。
可這次不一樣,我已經長大了。
我不想再像小時候那樣,把委屈憋在心裡。
14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時,母親已經做好了早餐,煎餃和豆漿擺在桌上。
我坐下吃飯,她沒像平時那樣跟我聊家常。
只是低頭吃著自己碗里的餃子,氣氛有點尷尬。
吃完飯後,我收拾碗筷,剛要走進廚房。
母親突然說:
「今天下午下班後你有空嗎?
「陪我去趟菜市場,家裡的菜快沒了。」
我愣了一下。
沒想到她會主動跟我提出門的事,點了點頭:
「有空。」
下午下班後去菜市場的路上。
母親沒怎麼說話,直到走到蔬菜攤前。
她拿起一把青菜,跟攤主問價時。
突然想起了什麼,小聲跟我說:
「上次買的帶蟲眼的青菜,其實是我沒仔細看,不是你非要買的,當時……是我不對。」
我心裡一動,轉頭看向她。
她卻趕緊移開目光,繼續跟攤主討價還價,好像剛才那句話不是她說的一樣。
我知道,這已經是她能做出的最大讓步了。
雖然沒有正式道歉,但她終於願意承認那次是她的錯。
我沒再追問。
只是幫她拿起裝青菜的袋子,心裡的委屈好像少了一點。
或許,讓她徹底改變固執的脾氣,需要一點時間。
15
從蔬菜攤離開,母親又拉著我走到肉攤前。
指著一塊五花肉問攤主:
「這肉新鮮不?多少錢一斤?」
攤主笑著說:
「剛殺的豬,保證新鮮,28 一斤。」
母親跟攤主討價還價時。
我注意到她手裡攥著錢包的手指有點緊。
以前她買肉從不讓我插手。
今天卻在攤主稱重時,突然轉頭問我:
「你看這塊肉夠不夠燉一鍋?
「上次你說想吃紅燒肉,我怕買少了不夠吃。」
我愣了一下。
沒想到她會主動問我的意見,趕緊點頭:
「夠了,燉一鍋正好。」
攤主稱好肉,母親付了錢,接過肉時,又小聲跟我說:
「上次做飯說你瞎指揮多放鹽,其實是我自己想讓肉更入味,沒控制好量……」
這次她的聲音比剛才承認青菜的事時清楚了點。
說完還飛快地看了我一眼。
又趕緊移開目光,好像怕我笑話她。
我心裡一暖,笑著說:
「沒事媽,紅燒肉咸點也好吃,下次少放就行。」
母親沒接話,卻輕輕「嗯」了一聲,腳步比剛才輕快了點。
走出菜市場,她主動把裝青菜的袋子遞給我:
「你拿著這個,輕點,別把菜壓壞了。」
我接過袋子,看著她手裡拎著肉和其他菜。
突然覺得,其實她不是不懂愧疚。
只是拉不下臉跟我正式道歉。
只能用這種小聲承認、主動關心的方式,表達她的歉意。
16
回到家,母親把肉放進冰箱,就進廚房開始收拾青菜。
我走進廚房想幫忙,她卻擺手說:
「不用你,你去客廳歇著吧,我自己來就行。」
我沒走,靠在廚房門口看著她。
她擇菜的動作比平時慢,時不時會抬頭看我一眼。
眼神里少了以前的強硬,多了點我從沒見過的柔和。
過了一會兒,她突然說:
「上次你說考會計證沒報上名,是因為我讓你回老家幫忙籌備婚禮,這事……也是我不對。」
我心裡一震,沒想到她會主動提起這件事。
我趕緊說:
「媽,我沒怪你,當時親戚結婚確實需要人幫忙。」
母親停下擇菜的手,低頭看著手裡的青菜,聲音有點啞:
「可我後來還跟鄰居說你『三分鐘熱度』,讓你受委屈了。」
這是她第一次完整提起自己「甩鍋」的事,還說出了「讓你受委屈」的話。
我走到她身邊,幫她把擇好的青菜放進盆里:
「媽,都過去了,我現在重新看考證的資料了,等下次報名,肯定能報上。」
母親抬頭看著我,眼眶有點紅。
卻趕緊眨了眨眼,笑著說:
「好,到時候媽幫你盯著報名時間,別再錯過了。」
我看著她的笑容,知道她心裡的固執,正在被一點點軟化。
17
周三下午,母親從小區便利店回來時。
一進門就把購物袋往茶几上一放。
臉色沉得厲害,徑直坐在沙發上嘆氣。
我剛想問她怎麼了,父親正好從書房出來。
看見母親這模樣,打趣道:
「這是買東西跟人吵架了?」
母親沒接茬,反而紅了眼眶,過了好一會兒才開口:
「剛才在便利店拿洗衣粉,掃碼掃不出來。
「店員說我拿的是臨期的,讓我換一袋。
「換完後旁邊一個阿姨就說『現在人專挑臨期的占便宜』。
「我跟她解釋是拿錯了,她還說『我看見你在臨期貨架前站半天』。
「我根本沒去過那貨架,怎麼說她都不信。
「還跟別人嚼舌根說我『愛占小便宜』。」
父親聽了,收起玩笑的神色,遞了張紙巾給母親:
「這阿姨也太武斷了,沒搞清楚就亂說話。」
母親接過紙巾擦了擦眼角,聲音帶著委屈:
「就是啊,明明不是我的錯。
「她卻非要按自己的想法定我的罪。
「我解釋都沒人聽,你說我冤不冤?」
18
我坐在旁邊,看著母親委屈的樣子。
突然想起以前我被她甩鍋時,跟親戚解釋卻沒人信的場景。
原來這種百口莫辯的滋味,她自己嘗過才知道難受。
我看著母親,輕聲說:
「媽,你現在知道被人誤會、沒人信的滋味不好受了吧?
「以前你總把錯推給我,我也是這樣的。」
母親愣了一下,沒說話。
父親在旁邊接話:
「你這話倒是提醒我了。
「上次買錯帶蟲眼的青菜,你跟我說『是孩子非要買』。
「後來我在廚房聽見孩子跟你解釋,你也沒聽。
「還有小時候摔湯圓,你跟親戚說是孩子鬧的,孩子急得都快哭了,你也沒替她澄清。」
母親的臉慢慢紅了。
低頭看著手裡的紙巾,沒反駁。
我繼續說:
「每次你把鍋甩給我,親戚們都「信你」。
「只是不想讓你那麼尷尬。
「其實他們都知道真相, 都在選擇維護你的臉面不去拆穿。
「你做錯事情和甩的鍋,大家都一清二楚。
「在你選擇甩鍋給我時, 覺得小孩子不會委屈的,順著你的話走。
「其實你們不知道的是,小孩子也有自尊和羞恥心。
「我所受的那種委屈,跟你今天被阿姨誤會是一樣的。」
父親拍了拍母親的肩膀:
「咱們當父母的, 總覺得孩子小。
「把錯推給她沒什麼, 卻忘了孩子也有自尊心, 也會難受。
「今天這事, 也算是讓你體會體會孩子以前的感受了。」
母親抬起頭, 眼神里滿是愧疚,看向我:
「以前……是我沒考慮你的感受, 總想著自己面子,把你推出去擋錯, 讓你受了那麼多委屈,媽對不起你。」
這是她第一次當著父親的面。
認真跟我道歉,沒有迴避, 也沒有找藉口。
19
從那之後, 母親真的變了很多。
周末早上,她煮粥時不小心把糖放多了。
父親嘗了一口說「今天粥怎麼這麼甜」。
母親沒像以前那樣說「是孩子讓我多放糖」。
反而笑著說「我剛才走神了,糖放多了,下次注意」。
我在旁邊聽見,心裡暖暖的。
她終於不再把錯推給別人,而是願意承認自己的失誤。
還有一次,她給父親洗襯衫, 不小心把襯衫領口的污漬洗得更明顯了。
父親問起時,她坦然說「我用的洗衣液不對,明天我去買專門洗領口的肥皂, 再試試」。
要是以前,她大機率會說「是孩子昨天把髒東西蹭到領口上, 不好洗」。
父親看著她的變化, 跟我偷偷說:
「你媽這次是真的意識到錯了, 以前我跟她說過好幾次別總甩鍋給你。
她都不聽, 現在自己經歷了, 倒不用我多說了。」
20
現在的家裡, 再也沒有以前那種「甩鍋」的尷尬了。
母親會主動跟我分享她白天遇到的事, 包括自己犯的小錯。
父親也總說,現在家裡的氣氛比以前輕鬆多了。
有天晚上, 我們一家三口坐在客廳看電視, 母親突然說:
「以前總覺得把錯推給孩子,自己省事又有面子。
「現在才知道,承認自己的錯沒什麼丟人的,反而能讓家裡更和睦。」
我笑著說:
「媽,你現在這樣就很好。」
父親也跟著點頭:
「是啊,一家人過日子,哪有不犯錯的, 重要的是敢承認、肯改正, 而不是把錯推給別人。」
我知道,母親這次的改變, 不是一時興起。
而是真正明白了「甩鍋」給別人帶來的傷害。
也懂得了尊重和理解比面子更重要。
而這個家,也因為母親的改變,變得更加溫暖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