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老人扭捏,遇到事不直說。
只有我二話不說回去了。
我的孝順,倒成了我的不是。
可我沒想到的是。
我媽也站在他們那邊來指責我。
我剛接通電話,她就一頓劈頭蓋臉地吼我:「王夢你現在真是膽大死了。」
「這麼大的事,你都不跟我說?真一個人跟你外婆去認親了啊!」
「你兩個舅舅都活著呢,再不行也有你表哥表姐他們在,輪得到你去認親嗎?」
「你這樣做,別人只會覺得我沒把你教好,咱們家沒教養!」
聽到我媽的話。
我是真的委屈。
一抬頭。
我看到外婆投來擔憂的目光。
她有些耳背,小聲問我:「是不是公司打來的?要你回去上班呢?你趕緊回去吧......」
我知道她的不舍。
但外婆一向心軟。
總是怕給別人添麻煩。
就算是自己的孩子,她都不願意麻煩。
我搖搖頭,按下靜音鍵:「沒事外婆,是一個朋友打的,不是公司。」
現在這種情況,我怎麼可能把她一個人放在這裡?
她連普通話都是一知半解的。
很多需求都得我跟著翻譯。
要是我走了,她一個人在這只會更委屈。
為了不讓我外婆聽見我媽的話,心裡難受。
我走到遠處的樓梯間才敢跟我媽吵架:「這件事怎麼就成我的不是了?」
「外婆挨個兒打電話,就我一個人回家了,要是我沒回去,外婆還沒人陪著。」
「讓我外婆那邊的親戚怎麼看我們家?」
雖然他們沒直說。
但這表舅他們這兩天還是旁敲側擊問了很多我家裡的情況。
知道外婆很多子孫後代。
卻只有我一個人在外婆打電話後回來。
他們的臉色就挺不好看的。
說實話,我們老家的人,有些心照不宣的重男輕女。
家裡有兒子的時候,幹什麼都不會讓女兒插手的。
就拿外婆家當年蓋房子的事來說。
外婆想要個菜園子。
大舅不准,只讓施工的人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把院子全部砌成水泥地,做停車的車位了。
外婆特意買來的種子。
被大舅丟了:「這是我家,還能由得了她一個老太太嗎?說句難聽話,我還要在這個家裡過很多年,她還能活幾年?」
「我既然蓋了,就誰出錢聽誰的唄,要是你掏錢蓋的房子,我肯定一句不說。」
為此,外婆默默生了幾天氣。
那時候。
我突然就想起了一句話。
以前沒覺得有什麼。
但後來是真的頗有感觸:「她來人間一趟,先是在父親家暫住一些年,然後去丈夫家借住些年,最後在兒子家落一落腳,這輩子像個客人,最後化為風中飛絮,雨中浮萍。」
或許你們聽過。
農村的女人,必須結了婚之後才能死了入公墓嗎?
得憑藉丈夫,才能有被埋葬的權利。
我還記得,那天我為了外婆跟大舅吵了起來:「這個家你一年到頭才回來住幾天啊!一直都是外婆在這裡的,你為什麼不聽她的呢?」
大舅根本不理我,扭頭就走了:「我們家的事兒你媽都不敢管,輪得到你說?」
我媽知道之後不准我插手。
當著我舅的面又是賠禮道歉說自己沒把我教好,又是掐我胳膊說我不懂事:
「那是你舅舅的家,人家愛怎麼你管得著嗎?我跟你姨都乖乖的,一句話都沒說。」
我疑惑:「那不是我外婆的家嗎?」
房產證上寫的是我外公外婆的名字啊。
現在我外公沒了,那房子不就是我外婆一個人的。
怎麼自己家蓋房,連有個小花園的權利都沒有?
「你外婆哪有家啊?」
我媽恨鐵不成鋼地教育我:「房子怎麼能是你外婆的呢?你外公沒了,那房子就是你舅的,兩個舅舅愛怎麼裝修是婁家的事。」
「你真的是膽大死了,我都不敢插嘴,你跑去插手?」
「嫁出去了就別管娘家的事,就還算脾氣好的,那要是放在別人家早就扇你了。ẗù₂」
那時候我問她:「是不是我哥的事情我也管不了?」
「是啊,你結了婚就是外人,咱們倆都不是一家人,更別提你和你哥了。」
從那天起,我就已經心寒了。
對我媽不再熱絡得起來。
罵了我幾句後,我媽給我發來了大舅的航班信息:
「趕緊看看你舅舅什麼時候到,他沒出過遠門,你表哥身上沒什麼錢,你在那邊看著給他們置辦點好衣服。」
「你外婆家的人那麼有錢,你舅也得穿好點才能上檔次有面子,你別圖省錢捨不得給你舅買好的。」
「對了,酒店也得你定,你表哥說了他身上沒錢,錢全部用買機票了,到時候回來還得你掏機票。」
「都是親人,你別小氣,該掏的錢就得掏,孝敬長輩是應該的。」
她的話讓我冷笑出聲。
她能說出這樣的話,我一點都不意外。
我過生日的時候,她會給我要錢。
因為她生了我,我讓她痛苦了。
得給她感謝費和辛苦費,精神損失費。
逢年過節讓我巴結自己的兩個舅舅。
都必須給他們提茅台和中華才能走親戚。
現在又要我給他們訂酒店買衣服。
真是把我當冤大頭了。
我嘲弄地笑道:「媽,你要是有錢你自己給,我的錢我自己作主,輪不到你幫我分配。」
和我媽不歡而散後,我掛斷了電話。
向孟家表舅和表哥說了,我舅舅已經在飛機上,準備來醫院的事。
表哥問我要了航班信息:「我去安排。」
「對了,你能跟我介紹一下你們家的家庭成員嗎?」
「什麼?」
表哥說:「我想知道姑奶身邊,到底有幾個真心對她的人。」
真心嗎?
我突然有些想不清楚。
連我自Ṭū₃己是不是真心都分不清楚了。
8
外婆四個孩子。
兩男兩女。
在那個年代,她有很多的難言之隱和和無法言說。
我只能從個人的角度,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她。
身為養女的外婆,本身就被灌輸了很多孝順養父的觀念。
畢竟身有殘疾的養父為了照顧她,也是費勁了心思。
外婆打小就很懂事,很會做家務,照顧人。
外婆很有養育天賦。
她養的雞鴨,生蛋都是比村裡其他人家裡多的。
她種的南瓜,長得也都會更加茂盛些。
我對原來的外婆家,印象最深的就是院子裡的葡萄架。
每年夏末,院子裡的葡萄吃也吃不完。
外婆會給很多很多人送。
附近的鄰居,關係好的親戚,每個子女......
外公是個很兇的老頭,但他很勤勞。
沒事幹就喜歡去地里幹活。
種的菜會拿去菜場賣。
對孩子們也比較嚴厲。
以前他還在世的時候,家裡的事情都是外公做主。
舅舅姨媽們也知道孝順老人。
等外公沒了,家裡就剩下我外婆一個人。
他們都把我這個沉默寡言的老好人外婆當成了累贅。
沒有人願意帶她一起住。
以前他們給的理由是外婆話多,總喜歡教育子女。
上班已經夠Ţū́₃煩了,不想聽她絮叨。
外婆知道後,更加沉默了。
她覺得,孩子們不喜歡嘮叨的自己。
如果自己不嘮叨了,孩子們就喜歡她了。
可能就會多回家看看。
然而並沒有。
孩子們商量一下,便決定讓她在縣裡居住。
「你外婆一輩子就沒住過單元樓,到時候在市裡肯定不方便。」
「村裡多好,全都是老鄰居,咱們又在縣中央,幹什麼都方便。」
「城裡肯定沒村裡好,媽都習慣了。」
他們覺得,我們村雖然是城中村,但在縣城的主街道。
讓外婆一個人住也沒什麼。
總比那些現在還在村子裡住窯洞的老人強多了。
但是老房子有點太過老,不適合居住。
尤其是廁所還是蹲坑。
院子裡是露天的,上廁所得從裡屋出來。
得下了台階,走到外面去上廁所。
要是下個雨,下個雪就很不方便老人行走。
兩個舅舅湊了些錢,把家裡蓋好,做了地暖,安了空調和 WiFi。
這樣,外婆就可以一個人住在縣裡,不用去兒女家裡住。
逢年過節,大家回去老家轉轉。
好像這就是很多人家裡的常態。
畢竟很少有小輩真心愿意和老人一起住。
老人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除非萬不得已。
能自理的情況下也不會主動提出要和兒女同住。
在我們家,好像大家都沒有做過過分的事情。
但外婆卻並不幸福。
兒女挑不出錯處。
老人也很慈愛。
但總有些感覺不太對的地方。
不能去深究。
外婆在眾人的忽視中越來越沉默寡言。
之前我也跟我媽提起過外婆的變化。
我媽說:「你外公沒了,把她一個人扔在半路里。」
「陪了她半輩子的人沒了,剩她一個人難免會難過。」
「沒變化才不正常。」
但我一直覺得,還有孩子們的落差吧。
外公去世時,兩個舅舅立刻分配了兩個老人的後事。
大舅管外公。
小舅管外婆。
從那以後,大舅就覺得,外婆是小舅的義務。
但小舅覺得,外婆還沒死,養老應該一起。
畢竟外公沒去世之前,他也出力了。
而我媽和姨媽。
因為是女兒的緣故。
想孝順也沒辦法。
因為家裡有兒子,要是女兒太過孝順。
別人會指指點點兒子和兒媳婦。
就算我媽對外婆好,也會被無形的網攔著。
我們能做的,就是多看看老人,去的時候帶點禮品和錢。
我但是自從上次我聽說外婆經常把女兒給她的錢攢起來。
兩個舅舅愛哭窮,外婆架不住他們軟磨硬泡。
偷偷塞錢給他們。
我就再也沒給過她錢。
其實我一直不知道孝順是怎麼定義的。
但我覺得,我們這個家,逢年過節一屋子都裝不下的人里。
沒有一個人孝順。
可外人也挑不出一點不是來。
畢竟她有吃有穿,一個人住著敞亮新建的設施齊全的三層小樓。
生活條件比很多老太太好太多了。
所以,我實在是說不出別人的不是來。
這一瞬,我才徹徹底底地認識到。
人老了是真的很可憐。
養兒也不一定防老。
我還記得之前看過一句話:「為什麼覺得老人討人嫌,因為愛她的媽媽不在了。」
外婆是幸運的。
一輩子沒有被無條件愛過的她。
在遲暮的耄耋之年。
迎來了自己的媽媽。
昨天晚上,我幫外婆洗澡的時候。
拐彎抹角地問過她:「奶奶,你有沒有怪過你的爸爸媽媽?」
外婆想了很久。
久到我以為她是在用沉默回答我。
她臉上的表情很複雜,是我看不懂的情緒。
等我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時。
她突然開了口。
回應我的,是一抹釋然的笑:「以前或許怪過吧。」
「哪有小孩兒不想媽的?」
「以前我就想,為什麼別人都有爹媽,就我沒有,全村裡就我一個孩子是被外鄉人丟到村子裡的。」
「那時候我也想過,如果真的遇到自己的親爸親媽了,我一定不會原諒他們的。」
「但是我等啊等,從小姑娘等到老太婆了,說句實話,我現在的這個年紀對誰都恨不起來。」
「子女和父母,每個人都會有蠻多難處,不是一句兩句能說得清的,能做到不虧欠的始終是少數。」
「看到親爹媽躺在病床上的時候,我心裡也挺不好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