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精中的人精:天賦異稟,無師自通

2025-09-16     花峰婉     反饋
3/4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圖源:網絡

為大宋謀劃建國方針的趙普,為相時卻名聲不佳,常讓人詬病。

史載,趙普處事荒誕不經,在自己辦公室放了個大瓦壺,平時下屬上奏的表、疏,他不想搭理的就全丟進壺中燒掉,朝中大臣對此敢怒不敢言。

趙普還貪圖富貴,肆無忌憚地貪污納賄,這些行為都得到了趙匡胤的默許。也許,趙普是為了向漢初的蕭何學習,用「示人以短」的方式保全自己,通過自污避免功高震主的風險。

有一次,趙普建造了一座府邸,從門口看不過是一些柴草、木頭架子,寒酸得很。可走進去一看,院內恢宏壯觀,一看就高大上。再一查,他竟然還違背禁令私購木材,私自用別的空地換了皇宮的菜園地。

可趙匡胤得知後,只是一笑而過,說:「此老子終是不純。」回過頭下詔宣布,等趙普府邸完工後,河南府再按舊例為皇室進貢上等木料即可。

除此之外,趙普還收受過國吳越國的十瓶「瓜子金」、南唐的五萬兩白銀,這不僅僅是貪贓枉法,還有私通敵國之罪。可趙匡胤知道後,也不過是嘟囔一句:「收下也無妨,他們還以為國家大事是由你們這些書生決定的。」

趙普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他最看重的,是民心。他說:「文王葬枯骨,天下稱仁。夫民猶草也,草上之風必偃。若帝王用心行道,上合天意,民自悅服。」

宋太祖在位時,有一日正要舉辦宴會,突如其來的疾風驟雨使場地一片狼藉,趙匡胤心中不快,怒形於色,左右都害怕皇帝發怒,不敢發言。只有趙普站了出來,說:「幾個月來大旱,百姓正盼望著下雨,這雨對宴會有何影響,不過是沾濕帷帳、樂衣罷了。此時雨難得,百姓得雨必定歡喜。恰逢其時,臣乞令樂官在雨中奏樂。」

趙匡胤聽後大喜,宴會如期舉辦,為久旱逢甘霖而慶賀。

趙普也不迷信天人感應那一套。有段時間,天有彗星出現,人們認為「彗星合滅契丹」,是吉兆。趙普卻寫了篇《彗星疏》,認為這一說法不過是無稽之談。在他看來,水旱等天災也不過是「時運使然」,即便是唐堯、商湯等聖人在位也不可避免。

這種實用主義表現在政治站隊上,就變得毫無原則。

晉王趙光義為開封尹時,四處招攬豪傑、拉攏大臣,在身邊聚集了一幫文武幕僚。趙普雖與趙光義也是一起扛過槍的兄弟,卻堅決反對弟承兄位。在太祖一朝時,他是趙光義的政敵,多次與晉王一黨的官員互懟,制衡趙光義不斷擴張的政治勢力。

後來,宋太宗趙光義在斧聲燭影的疑案中即位,正好趙普被貶在外。為此,趙光義還耐人尋味地說了一句:「若還普在中書,朕亦不得此位!」

一朝天子一朝臣,趙光義接班後,趙普的地位一落千丈,他多年的政敵盧多遜趁機落井下石。盧多遜對趙光義說,當年趙普曾反對太祖傳位給弟弟,這人不安好心,不能重用。

盧多遜與趙普的梁子可說是因讀書結下的。

宋太祖在位時喜歡讀書,常到史館取書閱讀。盧多遜就問圖書管理員,皇帝今天都看了什麼書,自己也找來通宵惡補。等過幾天,趙匡胤與朝臣討論最近所讀書的內容,只有盧多遜對答如流,因此受到稱讚,而趙普當時還不喜歡讀書,自然沒有表現機會。隨著盧多遜受重用,兩人逐漸產生矛盾,互相打壓。

此時,盧多遜再在趙光義面前說壞話,趙普這條命可就不保了。趙普鬱郁不得志,每天擔憂遭遇不測,卻利用一次機會對政敵發起了絕地反擊,只因這件事,只有他能幫趙光義。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光義攻下太原之後意欲伐契丹,直取幽、薊,卻在高梁河之戰遭遇大敗,太宗身中數箭,乘坐驢車一個百米加速逃離戰場,不小心迷路了。趙光義失蹤那段時間,宋軍以為皇帝已遇難,一時軍心浮動,一些人打算擁立隨軍出征的太祖之子趙德昭為帝。沒想到,趙光義安然回營,此事就此作罷,但趙德昭就倒大霉了。

北伐契丹失利,太宗回到宮中專心養傷,沒有封賞之前在太原大勝的將士。趙德昭為將士們鳴不平,向皇帝請求封賞諸將,宋太宗正在氣頭上,怒斥道:「等你做了皇帝,再行賞賜也不遲!」趙德昭在叔父即位後本就地位尷尬,這麼一罵更是受了驚嚇,回家後自刎而死。

趙光義本來就有奪位的嫌疑,高梁河之戰後更是人心不服,侄子趙德昭死於非命也難免引人遐想。

正在此時,趙普上書,為宋太宗透露「金匱之盟」的機密。

前文說到,趙普因照料病重的趙父而取得趙家信任,趙匡胤之母杜太后對趙普也是當親兒子一般看待,常對趙光義說:「必與趙書記(趙普)偕行即可。」

宋代一些史料記載,陳橋兵變次年(961年),杜太后臨終前只見了兩個人,一個是宋太祖趙匡胤,另一個就是趙普。

杜太后自知不久於人世,命趙普把她的遺言記下來,放進金匱之中。她告誡趙匡胤,你能得天下,都是因為周世宗傳位幼子,留下孤兒寡母,才讓你鑽了空子。你百年之後,應該把皇位傳給你弟光義,才能永保江山。

在「金匱之盟」的遺訓中,杜太后希望老趙家的江山先由匡胤傳給光義,再由光義傳給弟弟光美(後改名廷美),最後再傳回趙匡胤之子趙德昭,國有長君,才是社稷之幸。

趙匡胤一片孝心,泣拜太后,表示一定會吸取前朝教訓,接受金匱之盟的安排。

金匱之盟真偽問題至今仍有爭論。

張蔭麟先生就提出過質疑,他認為杜太后臨死前訂立金匱之盟時,趙德昭雖年幼,但趙匡胤也才35歲,正當壯年,她為何能預知宋太祖死時,趙德昭還是幼童?況且自太祖按順序傳位給光義、廷美、德昭也是無稽之談。史書記載,趙廷美僅比趙德昭年長4歲,這是兩個同齡人,如何立長君?

金匱之盟的出現確實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它宣告太宗即位的「合法性」,且按照趙普的說法,訂立此密約的三人,只有他一人還在人世,這樣就無人可對證。

當時,秦王趙廷美擔任著象徵儲君地位的開封府尹,與宰相盧多遜等關係密切,而趙光義中箭後一度傷勢嚴重,對皇位產生威脅的趙廷美,成了他的心頭刺。

為了剝奪弟弟的繼承權,趙光義以有人舉報秦王「將有陰謀竊發」,判處趙廷美謀逆之罪,罷免其開封府尹之職,貶到洛陽。隨後又以他與宰相盧多遜勾結的罪名,削去一切官職,一家人再被趕到湖北的房州。趙廷美事件「事無佐證」,猶如冤案,卻一貶再貶,被老哥活活氣死。

趙普的老對手盧多遜也因結黨被發配崖州(今海南三亞),剝奪官爵、封贈,永不在寬赦之列,一生無法翻身。

趙普幫趙光義鞏固皇位,趙光義助他剷除了政敵,二人終於握手言和,實現雙贏。隨著弟弟和侄子相繼退出皇位競爭,趙光義滿懷感激對趙普說:「誰能不犯錯呢?朕不到50歲,已知有49年錯了。」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可在權力面前,人往往只看到「利」。趙光義想要江山穩固,趙普想奪回宰相之權,僅此而已。不久後,趙普重新拜相,回到權力中樞。

諷刺的是,秦王趙廷美事件之後,不久前還命懸一線的趙普再次成了「聖朝之良臣」。

宋太宗在位時,太祖一朝的官員不少遭到清洗,曾經是趙光義死對頭的趙普卻恩寵日隆。到62歲的趙普再度罷相、外調為官時,這位開國老臣已準備光榮退休。趙光義親自作詩為他餞別,趙普有些肉麻地說:「陛下賜臣的詩,臣當刻石紀念,死後帶著它一同下葬。」

趙普一味地討好趙光義,甚至不辨是非。

雍熙三年(986年),趙光義聽聞契丹新君初立,再次北伐。這場意欲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略進攻還是以慘敗收場,其中楊業孤軍奮戰,被俘後絕食犧牲的故事最為人熟知。

在雍熙北伐中,宋軍戰敗的一大原因在於趙光義堅持「將從中御」,急功近利。趙普聽聞軍事失利後,卻上奏《班師疏》為趙光義開脫,不為北伐建言獻策,反而轉移矛盾,告誡趙光義吸取前代兵變的教訓,不可用兵長久,因「兵久則生變,此不可不深慮也」。

看到總算有人為自己說話了,趙光義大感欣慰,隨手給趙普點個贊:「卿社稷元臣,忠言苦口,三復來奏,嘉隗實深。」趙光義認為「為戎人所襲,此責在主將也」,將失敗的責任全部推到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身上。

兩宋時國家出事,宰相擔責,每次朝廷有重大決策失誤,常會以罷相收場。果不其然,不久後趙光義就罷免了在任的宰相李昉,又一次任命趙普為相。
呂純弘 • 183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65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6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40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