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精中的人精:天賦異稟,無師自通
大宋開國第四年,宋太祖趙匡胤改年號為「乾德」。
乾德,一聽就是好兆頭,但就跟給自己家孩子取名一樣,趙匡胤也希望這個年號此前從未有人採用,還特意和宰相趙普等人商量過。
不久後,宋太祖發兵滅了後蜀,一些後蜀宮人被送進宮。有一天,趙匡胤在一名宮女的梳妝盒中發現一面鏡子,背面刻有「乾德四年鑄」字樣。趙匡胤嚇了一大跳,眼前這美女,不會是穿越來的吧?
趙匡胤拿著這面鏡子問趙普等重臣:「現在怎麼就有乾德四年鑄造的玩意呢?」眾人皆不能答,這種事還得問專家。趙匡胤便召見學士陶糓、竇儀請教此事。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竇儀一看就說:「此必蜀物。偽蜀王衍(前蜀後主)當年用過這個年號,應該是那時候鑄造的。」
趙匡胤這才恍然大悟,感嘆道:「宰相須用讀書人。」之後常勸好兄弟趙普多讀書。趙普不是大才子,他本是基層小吏出身,沒有正式文憑,平時就愛讀《論語》,文化水平在重文抑武的北宋朝堂確實稍遜一籌。
這位「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宋初名相,在歷史上毀譽參半:有人說他精明強幹、定策佐命,有開國元勛之功;也有人說他在三十餘年的宦海沉浮中善始善終,全靠鑽營取巧,是人精中的人精。
▲趙普(922年-992年)。圖源:網絡
趙普年輕時讀書少,是因為他都在拼事業。趙普屬於實幹型人才,他走的不是科舉的正規渠道,而是從編外人員開始政治生涯,早年「托跡諸侯十五年」,也就是給後周各地方政府做小吏、當幕僚,從打點家務做到出謀劃策,吃了不少苦,先後換了好幾個老闆。
年過而立之年,趙普才投身趙匡胤帳下,當了其幕府的掌書記,即機要秘書。
開封府不相信眼淚,30多歲的趙普,跟現在很多事業未成的80後、90後差不多,也是一邊做著事業夢,一邊踏踏實實工作。
後來,有件事改變了趙普與他老闆趙匡胤的關係。
顯德三年(956年),周世宗柴榮派趙匡胤攻打滁州(今安徽滁州),戰場上十萬火急,趙匡胤的老父親趙弘殷卻病倒了。儘管趙匡胤一片孝心,但軍務纏身,只好委託趙普照顧其家人。趙普臨危受命,為趙老太爺端湯送藥,日日夜夜隨侍在側。趙弘殷感動不已,將他當成自己家人看待。趙匡胤的母親杜夫人也整日念叨著「趙書記」,把善解人意的小趙當作自己家孩子。
滁州之戰後,趙弘殷還是不幸病逝,趙普卻因代行子孝,與趙匡胤家族結下了特殊羈絆。尤其是趙弘殷臨終前將他「待以宗分」,趙普就像《教父》中柯里昂家的家族律師湯姆,融入了趙匡胤家族,趙家兄弟都不把他當外人看待。
之後的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金匱之盟等歷史事件,趙普都是重要的參與者。
顯德七年(960年)陳橋兵變,趙普與趙匡胤之弟趙匡義(後改名趙光義、趙炅,即宋太宗),是這場政變的設計師。
兵變前夕,趙匡胤率領北征的軍隊到了陳橋驛,手下們早已做好準備。諸將張弓搭箭,拔刀大吼大叫:「太尉(指趙匡胤)功德高於天下,我們在營中早已商議好要擁立您。話都說出口了,豈可在此退卻而受禍?您一定要聽我們的!」
趙普卻故作冷靜,他先是與趙匡義斥責諸將:「策立是大事,一定要審時度勢,你們怎能如此狂悖放肆!」一番話先讓他們安定下來,之後,才安排諸將把早已準備好的黃袍披到了睡眼朦朧的趙匡胤身上。一行人擁著趙匡胤向都城開封走了數里路,史書載,趙匡胤「驚恐未定」。入京後,趙匡胤接受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兵不血刃地奪取政權,建立了宋朝。
在趙普等人的導演下,這場黃袍加身的戲劇充滿了無奈的色彩,宋廷也宣稱陳橋兵變並非預謀,而是天命所歸。趙匡胤奪位的不忠不義,都有了幾分忠臣孝子的風範。
著名的「杯酒釋兵權」也是出自趙普的謀略。
趙匡胤即位後,擔憂手下諸將兵權過重,重蹈五代覆轍,趙普就向他提議:「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於是趙匡胤請石守信等大將開了場宴會,借著酒醉好言相勸,解除了諸將的兵權,讓大將們回家頤養天年。
趙匡胤稱帝後,與趙普的關係依舊非同一般。
有段時間,宋太祖心事重重,多次微服私訪,一聲招呼都不打就去功臣家裡做客,因此趙普每次退朝後都不敢脫去衣冠。
有一天夜晚,天降大雪,趙普以為趙匡胤不來了,沒想到夜深時,突然響起急促的叩門聲,出來一看,皇帝正立於雪中。趙普誠惶誠恐,急忙迎接皇帝入內。趙匡胤倒是挺有深夜會友的興致,說我還約了我弟。不一會兒,時任開封府尹的晉王趙光義也到了。
趙普在堂中鋪設毯子,坐在地上以炭火烤肉,與趙匡胤兄弟就像深夜外出擼串的好友。趙匡胤更是稱呼在一旁斟酒的趙普妻子為嫂子。
宋太祖的憂鬱症有必要治療一下,趙普從容問道:「夜已深了,天寒地凍,陛下為何外出?」
趙匡胤就跟老兄弟說:「在宮中臥榻之外全是外人,我睡不著啊,所以來見老哥你。」
趙普一下就看出了趙匡胤的心事,當時宋朝正計劃南征北伐,就問皇帝有何想法。
趙匡胤說,我想攻取太原。太原,是北漢政權的地盤。
趙普默然良久,說:「太原為西、北兩邊重鎮,雖然可以一舉攻下,但是,如此我們就要獨自抵擋來自契丹的邊患,不如姑且留著太原,先削平南方諸國,再做打算。太原不過彈丸之地,他們能逃到何處去呢?」
趙匡胤這才笑了,說:「吾意正爾,姑試卿耳。」這句話讓人嚴重懷疑,他是不是來趙普家蹭吃蹭喝的。
宋太祖雪夜訪趙普,兩人喝著酒,吃著肉,確立了「先南後北」的統一方針,可說是最接地氣的政治會議,也是最大牌的深夜食堂。史書中這段「普堂設重裀地坐,熾炭燒肉,普妻行酒,上以嫂呼之」,充滿了人間煙火氣,一起擼過串,足以談人生。
然而,趙匡胤兄弟與趙普君臣之間的浪漫也僅限於此。趙普對宋朝最大的「貢獻」,是他為相期間,與皇帝一同奠定了影響兩宋三百年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