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劉俊《雪夜訪普圖》。圖源:網絡
嚴格來說,趙普並非大宋第一宰相。在他之前,宋太祖為了安定人心,曾讓後周宰相范質、王溥、魏仁浦繼續在朝廷上班,只是宰相的工作很多由趙普負責。為了削弱相權,趙匡胤對宰相制度進行了改革。
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宋朝之前,宰相早朝上殿,皇帝命他們坐下議論軍國大事,宰相再將政務進呈皇帝,君臣喝茶聊天,其樂融融。趙匡胤在位初期,范質、王溥、魏仁浦三相執政,照舊進宮言事,由於政務煩冗,有時坐著一說就到傍晚。宋太祖想找機會把這些複雜的套路給廢了。
一次,趙匡胤聽後周三相奏事,故意說:「朕眼花看不清,你們把奏章拿近些。」
宰相們一離開座位,皇帝命人把椅子悄悄撤走,三相回頭一看椅子沒了,只好乾站著。這一項舊制的廢除,表面上只是坐立之別,實際上是君權對相權的威壓。「執政立奏事,自此始也」,從此,皇帝決策的主動性大大加強。
「坐論之道」與「啜茶之禮」被廢後,到乾德二年(964年),范質、王溥、魏仁浦三相同日被罷免,僅僅過了兩天,趙匡胤就以好兄弟趙普為門下侍郎、平章事。
趙普拜相後,宋朝對中央機構進一步大刀闊斧地改革。趙普認為,唐朝後期的弊端,在於「方鎮太重,君弱臣強」。
在趙普的建議下,宋太祖先是剝奪了地方的財權,將其收歸中央,「命諸州度支經費外,凡金帛以助軍實,悉送都下,無得占留」。之後,趙普又建議選調地方強壯士兵補充軍隊,建立龐大的中央禁軍,並實行「更戍法」(地方部隊定期調動,將領定期輪崗,兵無常帥,帥無常師,以避免結黨營私),中央由此收回了兵權。
趙普對武將處處提防,開了宋朝重文抑武之風氣。
有一次,天雄節度使符彥卿進京朝見,趙匡胤賜予其襲衣、玉帶,還要讓他掌管軍事。趙普趕緊勸諫說,符彥卿聲名顯赫,不可再委以重任。之後,趙普屢次進諫,整天投反對票,趙匡胤就是聽不進去。
趙匡胤耳朵都快生繭了,就問趙普:「卿何苦懷疑符彥卿?朕那麼優待他,他豈能負我?」
趙普冷冷道:「陛下何以能負周世宗?」趙匡胤聽後沉默片刻,從此不再談論此事。
可以說,北宋初年「分權制約」的設計幾乎都有趙普參與謀劃。正是在他的協助下,宋朝制定了崇文抑武、守內虛外、將從中御、強幹弱枝等「祖宗之法」。趙普為皇帝穩定了政局,加強了君權,同時也埋下了兩宋三百年重重危機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