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畫像。圖源:網絡
有人曾對趙光義說:「趙普就是一個山東學究,只不過能讀《論語》罷了。」
趙光義不信,就將此事告訴趙普。趙普老實答道:「臣實不知書,但能讀《論語》,佐太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輔陛下。」據史書記載,趙普被趙匡胤勸誡該多讀書後,晚年手不釋卷,回到家就從書箱中取書苦讀。他去世後,家人整理其書箱,發現其中只有《論語》二十篇而已。
相比那個臨陣磨槍只為討好皇帝的盧多遜,趙普這個曾經不怎麼愛讀書的老臣,才是真真正正把書讀透了。趙普侍奉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在三十多年的朝堂生涯中善始善終,在一次次的危機中化險為夷,他的政治遊戲毫無原則,卻十分實用。
淳化三年(992年),71歲的趙普去世,他與趙光義的恩怨就此煙消雲散。
趙光義為這位猶如兄長一般的功臣撰寫神道碑,稱其:「及至晚歲,酷愛讀書,經史百家常存几案,強記默識,經目諳心,碩學老儒,宛有不及。」如此看來,這位早年書到用時方恨少的趙學究,晚年已學識淵博。
他死後諡號「忠獻」,追封「韓王」,配饗太廟,享有一個臣子所能擁有的最高待遇。
是非功過,任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