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
做官困擾了隱居的雅志,遺恨寄託于田園山丘。
「雅志」本意為「平素的意願」,後引申為高雅的志向,也代指隱逸之志。蘇軾「約它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呂渭老「雅志念湖海,小艇一絲竿」皆借詠此意。
「軒冕」,古代制度中大夫以上的官員才可以乘軒服冕,故多用來代指謀取官位爵祿的行為,或者借指顯貴之人。李白「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之句,便是藉以喻指孟浩然歸隱山林。
「滄洲」在詞中並非地名,而是指水濱。自南朝謝朓詩「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後,多被借指為隱者所居住的地方。
謝安一心想要早早歸隱東山,卻不得不糾纏於紅塵,未能早早跳出,所以最終身死異鄉,徒留余恨。
這種「遺恨」,正呼應了小序中提出的觀點:「以不早退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