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飲食「摳門」:定食定量,吃懂「七分飽」
日本人吃飯,簡直把「精緻」刻進了DNA,但核心不是講究排場,而是「不多吃一口」。
上班族的便當永遠分量精準:150克米飯、50克蛋白質、蔬菜占一半,分層飯盒裡整整齊齊,多一粒米都不裝。
居酒屋的下酒菜更是「迷你款」,一盤烤串就3串,剛好下酒不貪嘴,完美避開「不知不覺吃撐」的坑。
他們信奉「腹八分目」,意思是吃到八成飽就撂筷子,這可不是瞎講究。
江戶時代起,和食就強調「五味五色五法」,春天吃竹筍山菜,夏天嘗鰹魚蠶豆,秋天品松蘑牡蠣,冬天吃金槍魚螃蟹,跟著季節吃新鮮食材,本身就是對身體的溫柔以待。
更絕的是,和食2013年就被列入聯合國非遺,少油少鹽、海陸搭配,一頓飯至少5種食材,豆腐、海帶、小魚乾這些天然食材,不知不覺就湊齊了均衡營養。
反觀我們,追劇時噸噸噸乾飯,燒烤火鍋重油重鹽,難怪肚子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