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當過一天皇帝,卻擁有明朝最大帝陵

2025-10-19     花峰婉     反饋
3/4
▲內羅城。圖源:攝圖網授權

像是龍鱗神道,琉璃影壁,內外明塘等建制則屬於明代帝陵的孤例。

隨著左順門事件的發生,隨著內閣首輔再度回歸成皇權的工具,明世宗所能攫取的權力,已經比歷史上絕大多數帝王都要多。對於乾綱獨斷的他來說,對生父的尊崇,對皇權的敬畏,需要表現在實在的造物之上,哪怕耗費國力也在所不惜。

嘉靖二十年,史載「顯陵舊邸工成,約費銀八十九萬七千七百兩」,這還僅僅只是一項工程的造價。時人唐順之在《送柯僉事之楚序》中提到:「顯陵之工,為費巨矣。去年楚大飢,流人聚而藪於承天左右,僵者日幾何人,丘墟之間,刳而市其胔,可謂廩廩。」由於政府的盤剝,楚地的百姓已經無力抵抗天災,不得不割下死人身上的肉拿來販賣。

一方面,顯陵建築規模之宏偉,裝飾之華麗,耗費之大,是不亞於明朝其它帝陵的。另一方面,楚地的百姓卻陷入了繁重的力役之中,已是哀鴻遍野。

《明史》載:「世宗以後,耗財之道廣,府庫匱竭。神宗乃加賦重征,礦稅四出,移正供以實左藏。」明代積累的各種弊病,本該在煥然一新的世宗朝得到一次革新。隨著權力的擴張,世宗內心的慾望也在膨脹,大明才剛放晴的天空又蒙上了一層烏雲。

其實,明世宗也想過將顯陵遷往北京。大臣夏言提出反對意見,認為「體魄不可輕犯,靈秀不可輕泄,根本不可輕動」,世宗便暫時擱置了這個提議。

嘉靖十七年(1538),明世宗的母親蔣太后去世,留下遺願希望能和興獻王合葬。為了盡孝,明世宗重提遷移顯陵之事,反對的聲音弱了,但是他的內心卻也猶豫起來。他悲傷地說:「奉藏體魄已二十載,啟露風塵,搖撼遠道,朕心不寧。」

這時,前去查看顯陵近況的錦衣衛也帶回了消息,地宮有滲水的痕跡。世宗聽完悲傷不能自已,他想親自回到家鄉拜謁父親和查看顯陵。嘉靖十八年二月十六日,世宗的車駕自京師出發,踏上了南歸之路。這是他當皇帝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回到家鄉。

正如他離開時一樣,車駕之外人山人海,不過恐怕也已經沒有什麼熟悉的面孔了。世宗再次來到興王府,心中閃過少年的時光,而如今物是人非,雙親都已經離他而去。到達的第二天,他便拜謁顯陵,好好地考察了一番周邊地勢,親定了顯陵寶城的圖式。

拋開那些傷感的情緒,世宗依然感受到了衣錦還鄉的快樂,畢竟這是他的龍興之地。他想要在這裡接受群臣的表賀,夏言表示反對,認為回京之後進行表賀為宜,然而嚴嵩卻認為「禮樂自天子出可也」。夏言的話語又讓世宗想起了頑固不化的楊廷和,禮儀的條條框框總是讓他覺得不舒服。這麼一看,嚴嵩便顯得越發的順眼。

最終,世宗還是在家鄉人面前展示了一番皇帝威儀。

旅程之中,他作了很多首詩,其中一首這樣寫道:

陵國南來三月初,雙親欲奠孝躬舒。

訖事出封凝目處,臨邦迥繞漢江渡。

流波若葉千疊茂,滾浪如花萬里疏。

誰道郢湘非盛地,放勛玄德自天予。

故鄉,就是自己心中的盛地!

一個月後,他回到京師,又去視察了本來準備合葬父母的大峪山,突然發現還是故鄉的山水更好。終於下定決心將蔣太后的梓宮歸葬於顯陵。在他親自決定的圖式中,一座「瑤台」連接父母的寶城,整體呈現出一個啞鈴的樣子。「一陵雙冢」在明代帝陵中也是絕無僅有。

其實,南巡途中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回鄉途中,世宗居住的行宮發生大火,當時近侍遲遲未至,幸虧錦衣衛陸炳冒死打破宮門,將皇帝背負逃出,才保下一命。這場大火似乎改變了世宗的心態,他極度地渴望長壽與福報,於是更加崇信道教。

解決完父母合葬之事後,心中的石頭落地,世宗便不再視朝,將朝政交給信任的嚴嵩和陸炳二人。後來,二人聯合扳倒了夏言,嚴嵩出任內閣首輔,獨攬大權,從此時開始,內閣首輔越來越像宰相,一直到張居正的出現。

明世宗以外藩入繼大統,伴隨他的是無休止的疲憊,大禮議的爭論、宮廷的暗殺、繁重的朝政……皇位,既是權力的象徵,也是一座牢籠,而此時的他無比地想要逃遁,到道教的洞天福地中去,到遠離大內的西苑中去,到祈求長生的幻夢中去。

這一逃,就是二十七年。

嘉靖四十五年(1566),世宗病重。

精神上的孤獨和對死亡的恐懼,緊緊地箍住他的思緒,根本無法排解掉。這時候,他想回家了,與其呆在冰冷的皇宮,不如落葉歸根。

他給新的內閣首輔徐階下了一道諭旨,說自己想回承天府看看,拜謁雙親的陵墓,順便取藥服氣。這是他的受生之地,說不定真有靈藥。徐階知道皇帝的狀態,於是極力勸阻,承天府路途遙遠,往返奔波,身體必然不能承受,如果要取藥的話,不如直接派人去取,皇帝就不用費心費力了。

或許,取藥只是一個藉口,明世宗真正想的是到明顯陵見一見父母,好好道別。

後來,世宗又找了一個藉口。此前,承天府發大水,世宗的舊邸和顯陵都受了災,世宗便下令修復。他對徐階說,我聽聞建造一事,有人戕害小民,我南巡是為了順應上天的旨意,保護百姓,必然能夠得到上天的保佑。徐階依然不敢附和,只能強調如今邊境不寧,南方也不安穩,為國事考慮,還是留在京師吧。

在這偌大的皇宮呆了四十五年,他卻從來沒有把這裡當作家。但是,承天的興王府和明顯陵,他永遠也回不去了。

十二月,世宗走到人生的盡頭,他被埋葬於京郊天壽山陽翠嶺的永陵,這座皇陵的規模在明十三陵中僅次於明成祖的長陵。
呂純弘 • 84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滿素荷 • 4K次觀看
喬峰傳 • 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