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孔子有言:「時也命也,慎始善終,盡人事而聽天命。」
人,為什麼要盡力做事,還要遵循天意呢?就為了「慎始善終」這四個字。人生最好的狀態,不過是謹慎地開始,然後圓滿地結束。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善始很簡單,善終卻特別困難。就跟長跑一樣,剛開始誰都跑得飛快,可又有幾個人能夠堅持到終點呢?
有些人跑到一半,就停下來休息了,錯過了好時機,導致後續一系列的問題出現。有些人臨近終點,卻頻頻犯錯,讓人生留有遺憾。
早年做得好,未必中年做得好。中年做得好,未必晚年做得好。晚年,最不應該犯錯。正如曾國藩所言,晚年經不得逆境。
為人處世,就該種善因,最後結善果,安好此生。
02
晚年出問題,就是因為沒有種下善因。
村口有一個喪偶的老人,早年就是一個月光族,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沒有存錢的好習慣。所以,到了退休的時候,他才發現沒錢的日子很難過。
為此,他只能求助孩子,讓孩子每個月給他3000元的生活費過日子。孩子也沒錢,就沒有答應他的請求,只給了他1500元的生活費。
就是因為這件事,他就跟孩子爭吵,割裂了雙方的關系。後來,孩子選擇搬出去住,遠離他,他也成為了孤寡老人,特別悲慘。
有一次,他就跟親戚說:我養的孩子真沒良心。父親老了,讓他們給點錢來花,他們竟然敢忤逆父親的意思,這不是不孝嗎?
親戚也沒有直接回應他,只是客套了幾句,勸他跟孩子修好。老人越說越氣,竟然還打電話給孩子,坦言要斷絕父子關系,族譜也不會寫他們的名字。
到了今時今日,老人臥病在床了,孩子也沒有去照顧他。這一刻,他才明白,什麼是「惡有惡報」,但已經後悔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