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決定殉葬的念頭,據明史后妃傳記載,早在他彌留之際就定下來了。明朝繼承了元朝的部分習俗,皇帝死後後宮無子嗣的妃嬪要隨葬,這在朱元璋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事。他一生節儉,遺詔里還特意說不用金銀珠寶陪葬,別勞民傷財,可對人命卻沒那麼講究。明史本紀提到,他生前就下令恢復舊制,讓那些沒生孩子的妃子準備好。名單是司禮監擬的,主要針對三品以上的貴妃淑妃,還有些美人,總共十六個妃子加三十個宮女,四十六人。
這數字不是隨便編的,明史有明確記錄。為什麼選她們?因為朱元璋覺得皇帝死後,宮裡人不能留著亂政,得跟著一塊走,免得給新皇帝添麻煩。歷史上殷商時候就有人殉,漢以後少用,但元朝又撿起來,明初就這樣延續了。朱元璋這人,殺起人來從不眨眼,晚年兒子們一個個被他收拾,二子朱樉三子朱棡都賜死,四子朱棣被監視,他對後宮的態度也差不多冷血。
這個制度不是朱元璋首創,但在他手裡執行得特別徹底。明史列傳里說,後宮那些妃子,有的侍寢多年,有的連皇帝面都沒見過,卻都得服從。朱允炆登基後執行得快,可能是怕拖久了藩王們起疑心。整個過程從五月二十三日朱元璋咽氣,到七月下葬,前後兩個月,但核心儀式就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