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刻意識到,做生意絕不僅僅是依靠同情和憐憫。
雖然初衷可能是為了幫助需要支持的個體,但真正的市場運作需要的是健康的競爭和合理的壓力。
單純的同情心無法維持生意的可持續發展,反而可能導致優質服務的缺失。
缺乏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最終會被市場淘汰。
然而我沒想到,李老太不知怎麼溜進了我們小區,竟跪到了我家門口。
她甚至要給我磕頭:「魏小姐……魏老闆!你就再給我一次機會吧!這段時間虧了太多,我真的不容易啊!」
說實話,原本我已經氣消了,想著李老太一大把年紀了是事實,之前的蔬菜如果她願意,質量還是可以達標的,偶爾分一點少量的訂單給她也未嘗不可。
但是方才群里的聊天讓我看清了更多真相。
我問道:「李阿婆,你之前給我們的菜真的是價格匹配品種的嗎?」
她眼神飄忽不定。
「你什麼意思,我聽不懂……」
「別裝,我們付的是沙瓤番茄的錢,你老實說,你給我們的到底是什麼?」
「什麼沙瓤不沙瓤的?」她的聲音小了下去,但還是硬撐著說,「我賣了一輩子菜了,從前我們吃菜哪有這麼多講究?番茄還分這麼多種……」
「行,那香菜呢?有人反饋買到的香菜葉子少了,你怎麼解釋?」
她一下子站了起來。
「你們年輕人每天往空調房裡一坐就能賺這麼多錢,怎麼還這麼斤斤計較的?我自己也要吃飯啊,摘幾片葉子下來怎麼了?我一個老太太就一張嘴,能吃人家多少?」
我氣不打一處來:「你就是貪小便宜上癮,我幫不了你。新的供應商我都找好了,沒你的事了,不用再來求我!」
「你怎麼這麼小心眼?你連班都不用出門上,哪裡知道生活的苦?我每天在外奔波,你就不能同情同情我老婆子嗎?」
我不甘示弱地反駁:「我只知道我賺的錢都是靠自己努力堂堂正正掙來的,不需要靠到人家家門口來跪著道德綁架!」
李老太氣得面色漲紅。
最後,她指著我的鼻子罵道:「不就是個破團購嗎,這麼簡單的事你會弄我也會弄!你給我等著看!」
與新供應商的合作非常愉快。
大家有錢一起賺,互相協調,有條不紊地提供著品類豐富的瓜果蔬菜。
除此之外,大家還衍生出新的購物體驗。
商超老闆提出建立聯合積分制度,讓居民們在每次團購或到店消費時都能積攢積分,積分可以兌換折扣或者小禮品。
通過這樣的方式,各個供應商與我的團購之間互相引流,不僅讓小區居民頻繁回購,還吸引了不少周邊居民來此購物。
這種良性合作的氣氛逐漸輻射到更多的攤位和店鋪。每次送貨時,商家總會主動帶上幾張周邊店鋪的名片或小卡片,幫助朋友們宣傳,形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商業小圈子。
與此同時,李老太仍不甘心,繼續嘗試在小區附近擺攤。
她帶來的菜越來越少,質量看上去也依舊欠佳。
偶爾經過她攤位的人也只是匆匆走過,對她的蔬菜再無興趣。
她試圖開口攔住幾個路人,甚至降價出售,但大家只是冷漠地快步走開。
幾天之後,她灰溜溜地收起攤位,不再在小區附近出現。
合作供應商們的生意蒸蒸日上。隨著口碑的積累,一些公司不遠的常客也將公司負責團建和下午茶的部門負責人引薦給他們,順利簽下了幾份公司集體供應合同。
其中一家供應商有些誠惶誠恐地找到我,提起這件事,問我是否介意。
我驚訝道:「介意什麼?我又不搞壟斷,這是我牽的線,但這是你們憑本事賺的錢,正是因為合作愉快,才會有更大的發展嘛!」
他笑笑說:「那就好,都是托您的福,我們才有這樣的機會。」
有一天,群里突然有人發了一個別家的團購連結。
我剛想提醒大家不要在群里打廣告,卻看到發連結的人問道:「這個是不是原來給我們小區供菜的那個李老太?」
我點開連結一看,果真是她。
她居然在另一個片區學起了我,自己搞起了團購群。
群友們抱著看熱鬧的心態紛紛進群,我也換了個李老太沒見過的小號,緊跟著去吃瓜。
她還不知從哪裡學來了會員卡預售制度,開始賣起了儲值卡。
一開始,她確實賣的菜還算新鮮,吸引了一些信任她的居民充卡。
但時間一長,問題便接踵而至,場面逐漸變得混亂不堪。
李老太的新團購模式沒有送貨服務,而是每次同一時間,由她騎車帶著菜到指定地點,讓居民下來自取。
有時她來得太早,正好趕上大家上班不在家,她便將菜隨意地丟在門衛處,轉身就走。
等到回來的居民來取菜時,菜早已不新鮮了。
她還缺乏系統的訂單管理意識,幾乎沒有記錄的習慣,全憑頁面來看誰訂了什麼菜、多少量,結果常常搞錯品種、數量和訂菜人。
分發蔬菜時的場面更是一片嘈雜,完全沒有秩序。
居民們為了取菜擠成一團,排隊取菜的人總是排很長的隊,拿錯菜的現象時有發生,抱怨聲不絕於耳。
每當有人詢問或反饋時,她不僅不道歉,還抱怨居民事多。
她在群里回復道:「差不多行了,我一個老太婆哪裡搞得來這麼複雜的東西?你們也體諒體諒我!」
後來,李老太甚至開始隨意更改商品。
居民們本來訂的是一種蔬菜,卻在提貨時發現被替換成了另外一種。
對此,李老太毫不在意地說:「你訂的這個沒了,換這個吧,不然你家今晚都沒得吃!」
更糟糕的是,李老太堅決不接受售後退貨。
偶爾有人反映菜品不新鮮或者質量有問題,她一概拒絕退換,甚至直接推卸責任,硬聲硬氣地說:「菜買回去就是你的,退不了!」
漸漸地,那邊的居民們心中越來越不滿。
不出一個月,越來越多的人陸續退出了團購群。
由於李老太的蔬菜和服務質量不斷下降,居民們紛紛要求退卡或退款。
大家覺得被她欺騙,逐漸掀起了退卡潮。
然而,李老太早已將會員卡的充值費用用於日常開支,根本無法返還居民的充值金額。
部分居民開始通過法律手段要求退款或賠償,有人甚至指控她存在虛假宣傳。
最終,李老太在法庭上敗訴,面臨法律賠償。
得知母親在小區鬧得沸沸揚揚,李老太的兒子勉強從外地趕了回來。
他在居民面前保證會協助老太太處理問題,並承諾幫助退款。
李老太卻拉著他的衣袖,小聲嘟囔:「兒子,不能啊,我們到手的錢哪裡有退回去的道理……」
她兒子在外面已經忍耐了一天,終於忍無可忍,對她吼道:「你閉嘴!」
李老太先是愣住,隨後開始抹淚。
「你說說,你這幾年就知道自己在外面打拚,誰關心我了?我是你媽,你不管我,誰來管我?我一個老太婆孤零零的,一把年紀了還要為生計操心,難道不該你多關心我嗎?
「我也不指望你給我什麼大富大貴的生活,可你看看你,年紀不小了,連個老婆都不找,你是不是打算讓我死了也不安心?
「你以為我這樣圖什麼?就為了掙這點小錢嗎?我這輩子為你操心,你倒好,把我一個人丟在這裡不管不問,叫我怎麼活?」
她兒子聽後,臉色冷硬,等她發泄完,這才淡淡地說道:「是你自己倔強又固執,才落到今天這個局面,怎麼能怪別人?」
李老太被這句話噎住,臉上的表情瞬間僵住。
她兒子繼續說道:
「你從來不顧別人,不關心別人的感受,做生意只想著怎麼最大程度為自己謀利,結果呢?現在弄得大家都對你避之不及,你不是活該嗎?」
李老太無言。
她好像終於意識到自己犯了些錯,但似乎依舊不明白自己究竟錯在了哪裡。
最終,她兒子在幫她退了一部分款項後,便不再願意承擔她的經濟損失。
他站在李老太面前,語氣決絕:「以後別再指望我幫你。你的那些事,我不會再管了。」
和兒子徹底疏遠後,李老太的晚景顯得愈發淒涼。
小區里的鄰居們知道了她乾的那些事,對她再無信任。
她不僅無親無友,在家庭中也失去了最後的依靠。
即使偶爾在小區擺攤,攤位前也無人問津,她的收入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偶爾,我們群里談及李老太時,總會有人嘆一口氣。
「其實她早該明白,做生意不是靠自己那點小算盤,終究是真心換真心。」
依賴憐憫、倚仗小便宜,只會讓她的路越走越窄。
相比之下,我們這邊的合作共贏模式愈發成熟。
大家彼此信任、真誠合作,形成了一個和諧而繁榮的小社區。
每當看到居民們拎著滿滿的菜品、帶著笑容而歸,我都深深體會到,這份凝聚的人情和信任,才是一個社區商業模式中真正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