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是個好人,但所有人都討厭她。
周末聚餐,我拿出瑞士卷,嫂子可憐巴巴地問:「我配得到一個瑞士卷嗎?」
哥哥趕緊將整盒奉上:「配配配,你先挑。」
我們想出去吃飯,嫂子為了節約一定要在家裡做。
買完菜,我們想幫忙,她說她自己做,不讓我們進廚房。
中午吃飯吃到一半,嫂子忽然哭著離開,搞得大家都很不痛快。
後來才知,當時桌上買了一隻熏雞,嫂子喜歡吃雞腿,但被別人吃掉了。
她認為自己辛苦做飯,最後連個雞腿都吃不到,大家不關心她。
而且哥哥只顧著自己吃飯聊天,沒注意到她的情緒,根本不愛她!
我們聽了實在無語。
以前我們所有人都會圍著她轉,這次,沒人再理她了……
1
我的嫂嫂張琳是個全職主婦,從哥哥微末時相隨,相戀三年結婚,生了一兒一女,將家裡照顧得井井有條。
她友善、熱情、勤勞,是個好人。
尤其對哥哥、孩子的好,所有人有目共睹。
一桌人吃飯,嫂子不停地給哥哥夾菜,一邊勸說「來,排骨好吃,多吃點兒」「牛肉有營養,你看你瘦的,多吃點兒」。
夾完哥哥的,她又給孩子夾菜,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們吃飯。
我們都勸她:「你不要光顧著他們,你自己也吃飯啊。」
嫂子擺手說:「我在家都是這樣,習慣了,他們吃好了我才吃。」
在家習慣了……說明天天這樣啊。
我們很感動。
除了照顧家人,嫂子對哥哥和孩子愛吃的菜也如數家珍。
「林霽喜歡吃牛肉和排骨,孩子們喜歡吃魚和蝦……我就喜歡吃他們剩下的。」
眾人吃驚:「你吃他們剩下的?」
她笑著說:「他們挑食,我不挑食嘛,吃他們的剩菜我覺得沒什麼的,只要他們能健健康康、高高興興,我就會很幸福……」
我們更感動了。
嫂子真是好人。
哥哥嫂嫂屬於自由戀愛。
當年哥哥南下闖蕩,遇見嫂子張琳,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結婚後他們一年才回來一次,每次待兩三天就走,故而我們對嫂子不甚了解。
我們對嫂子的了解,全靠哥哥以及她本人的口述,還有回家探親期間嫂子的表現。
那兩三天內,嫂子圍著哥哥轉,噓寒問暖,無微不至。
我們判定她勤勞熱情,為家裡奉獻一切。
那時候,爸媽對嫂子非常滿意。
婚後一年,嫂子懷孕生子,爸媽和我趕到 S 市看望。
病房裡,嫂子哭得稀里嘩啦。
聲音之痛苦,讓人毛骨悚然。
媽媽趕緊問:「張琳,怎麼了?哪裡不舒服?趕緊叫醫生過來!」
嫂子哭著說:「爸、媽,我對不起你們,我沒有生兒子!」
說完又哭著對哥哥道:「林霽,對不起,沒能為你生兒子,都是我的錯嗚嗚嗚……」
我們一家很吃驚。
從未想過,沒生兒子會讓她如此崩潰。
我們趕緊安慰,說生男生女都一樣,但嫂子一直鬱鬱寡歡。
她為沒生兒子的事很焦慮,月子期間時不時地崩潰哭泣,弄得大家苦不堪言。
幸好她住的月子中心,我們不需要一直陪著她,才沒有那麼窒息。
我不太理解她為什麼要為這種事焦慮。
我們一家人從來沒有逼著她生兒子,為什麼她會如此崩潰呢?
為此我們特意三堂會審哥哥。
哥哥很冤枉:「我沒說要兒子,是她自己要的啊!」
也就是說,是嫂子自己想要兒子,並為此焦慮,搞得一家人都難受?
40 天后,嫂子出了月子中心就把母乳斷掉,讓媽媽和阿姨照顧孩子,自己用心調養身體,準備迎接下一輪懷孕。
我不贊同她的行為,勸過兩次她不聽後就沒再勸過。
那時是暑假,我和爸爸在她生完孩子沒多久就回家了,留媽媽在哥哥家裡照顧孩子。
但我們回家半個月,原本打算留在 S 市的媽媽也回來了。
2
我問:「媽,你不留下來照顧孩子?」
媽媽表情糾結:「你嫂子把她媽叫過來了,他們房子不大,兩室一廳加個小書房,五個大人擠在屋裡實在太憋屈。你嫂子怕累著我,都不叫我做事。晚上你嫂子和阿姨一道睡,讓你哥睡書房,讓我睡客房,讓親家睡沙發……這哪行啊,我看待在那兒實在無事,就回來了。」
爸爸說:「張琳讓你睡客房,讓她媽睡沙發,對你可真好,你就這樣走了,怎麼對得起她?」
媽媽趕緊補充:「我留了 5 萬塊,夠請半年阿姨的錢了。」
如此倒也合適。
在生二胎之前,大家相安無事。
嫂子拉了個家族群,在裡面經常發給哥哥和孩子做的飯菜。
爸媽非常滿意,甚至為當初結婚時鬧的矛盾而心懷歉意,決定找個機會補償嫂子,在她生日時發了一個兩萬塊錢的紅包。
第二年嫂子再度懷孕,如願生下兒子,從這裡開始,事情開始往詭異方向發展。
她生孩子的時候我在讀高三,爸爸有事情,我們沒去看望。
只有媽媽去了 S 市,大概一個月她又回來了。
回來後她的表情有點微妙,一句不提哥哥嫂嫂。
在我和爸爸的詢問下,她講述了那邊發生的一些事。
媽媽去醫院看望嫂嫂,嫂子生了兒子非常高興,媽媽也替她高興,封了她一個紅包。
紅包裡面有 8888 塊錢,和她生一胎的時候一模一樣。
嫂子收下後說聲謝謝,回頭便哭得傷心欲絕。
媽媽和哥哥很納悶兒,兩人一開始壓根沒往紅包方面猜,不停追問嫂子怎麼回事,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或者服務不周到,或者有什麼難過的事。
嫂子閉口不言,只是一味地哭。
媽媽被她哭得很煩,但又不好意思表現出來,指使哥哥去問。
幾經波折,哥哥終於問出真相,對媽媽道:「她說你不重視她。」
媽媽很吃驚:「什麼?我沒有!」
哥哥:「生第一胎時封 8888 紅包,生第二胎還給 8888,她有點難過。」
媽媽:「嫌少?我覺得 8888 是個吉利數字才給的啊,那她想要多少?」
哥哥:「她朋友生孩子,婆婆給的是兩萬紅包,你只給 8888,對比起來太少。她之前提過一嘴,又說一家人不計較紅包大小,都是心意,可說出去丟面子,我便給她兩萬紅包,又買了條項鍊,她才沒提。這兩年她很努力地調養身體懷孕,很努力地生兒子,如今真生了個兒子,你卻給一胎一樣的紅包,她難以接受。」
聽完哥哥的話,媽媽覺得有道理,便又給了嫂子兩萬的紅包。
嫂子依舊在哭。
媽媽揣摩她的意思,又包了個一萬的紅包,嫂子才破涕為笑。
這個時候,媽媽已經不高興了。
本來給紅包是她的心意,現在鬧得像是她應該做的事,甚至這件事還沒辦好,她成了罪人。
她感覺自己被迫出錢,可嫂子又從未主動要錢,都沒地方說理去,能不憋屈嗎?
除了我媽給的紅包,哥哥也給了嫂子紅包。
他吸取教訓,在一胎紅包的基礎上加了一萬。
但嫂子並不滿意,她生的可是兒子!
後聽說嫂子一直要到八萬才停止哭泣。
本來他們夫妻私下給多少紅包,都是他們倆的事,我媽完全不知,也不想管。
問題是嫂子來了個騷操作——她轉手將這些錢打給親媽,還在飯桌上告訴了哥哥和媽媽。
3
至今我都不明白嫂子為什麼有這種操作。
嫂子說,之所以將轉錢之事告訴他們,是因為經濟上的大型支出應該通知家人,這是對家人的尊重。
這話沒錯。
可她都把錢給娘家了,完事兒再通知,有什麼用呢?
尊重只能算一半尊重,特別擰巴。
這件事吧,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主要是媽媽一開始只想給 8888,嫂子一直要了三萬八才罷手,她已經很不開心。
哥哥又給了八萬。
結果,嫂子轉頭把這筆錢全給娘家人,媽媽肯定有怨言。
但追究吧,大家給嫂子封的紅包,嫂子有權自由處理,哪怕她扔給乞丐都沒問題。
媽媽心裡不舒服也無話可說,她想著親家幫忙帶娃,雖然拿了工資但費了不少心思精力,再給點兒錢也說得過去,便不再糾結這事兒。
嫂子生完二胎後沒坐月子中心,她說有兩個孩子要養,必須節約用錢。
我媽其實不想伺候月子,因為她比較懶,她寧可掏錢讓嫂子去坐月子中心。
但嫂子執意要在家坐月子,她也沒辦法。
月嫂很早就定下了,我媽付的錢。
在這件事上雙方都沒意見。
我們那邊的習俗大致上是婆婆帶孩子,媽媽也這麼認為,所以坐月子中心,請月嫂阿姨照顧產婦、孩子的事,也是她的任務。
有了月嫂,媽媽打打下手,也算輕鬆。
然而月子沒坐幾天便出了問題。
嫂子開始絕食。
媽媽形容:「也不是絕食,就是不吃東西,說沒胃口……」
孕婦坐月子不吃東西是大事兒,媽媽很著急,不停問嫂子怎麼回事。
嫂子的回答是「不想吃,沒胃口」。
哥哥下班回來也跟著哄嫂子。
家裡所有人都在哄,仿佛嫂子才是那個難搞的小嬰兒。
折騰兩天,月嫂告訴媽媽真實原因:「她想吃燕窩人參。」
嫂子跟月嫂哭訴,她以前生女兒,不給她吃好的也就算了,為什麼她這麼辛苦地為林家生兒子,還得不到尊重?
她甚至為了節約錢,都不去坐月子中心。
她這麼為家人著想,連月子中心都不坐,又生了兒子,家人卻冷漠以對,做事敷衍,她很難受。
但凡不明真相的人聽到,都會覺得嫂子委屈。
媽媽聽了很生氣,她被伺候了一輩子,廚藝家務等自然很差,但絕不敷衍。她讓嫂子去坐月子中心,是嫂子自己不去的啊,怎麼現在成她的錯了?
她沒法罵嫂子,便打電話臭罵哥哥。
哥哥被罵得灰頭土臉,趕緊請假去商場買來燕窩人參,終於哄得嫂子開顏。
這次坐月子,嫂子不再像第一胎般不叫媽媽做事,她像是換了個人,拚命地使喚媽媽。
大事小事瑣事,她都要喚,同時又很挑剔。
這些媽媽都勉強接受,關鍵是嫂子提要求的過程,讓她很崩潰。
嫂子從不主動說需求,她要繞很多圈,讓人反覆問很久,才說出最終想法。
交流比較順暢的時候,嫂子會委婉地說:「我配得到 XX 嗎?」
這句話聽起來怪怪的,但至少表達了「她想要什麼」,有個確定的東西和方向。
媽媽知道該怎麼做,會趕緊為她準備。
最讓她煩惱的是,嫂子大多時候不直接說明。
比如媽媽問她要不要吃水果。
嫂子搖頭說不吃。
第一次媽媽沒經驗,真沒給水果,結果嫂子悶悶不樂,哥哥回家哄了許久都不開心。
問清楚後,媽媽才明白她想吃水果。
「可她自己說不吃啊!」
媽媽覺得很冤枉。
哥哥說,嫂嫂怕使喚媽媽得罪她,才忍著說不吃。
媽媽大概明白意思,吸取教訓,每天給嫂子準備水果。
結果嫂子不吃,問就是不想。
媽媽沒法,轉而讓月嫂和哥哥去問。
問了好久,哥哥告訴媽媽:「她不想吃蘋果。」
媽媽:「那她說啊。」
哥哥:「你沒發現嗎?你端進去的水果她都沒碰,她以為你會注意到,結果你還給她削蘋果,你都不關心她……」
媽媽實在很煩:「那你去問清楚,到底要吃什麼水果,弄成什麼樣,我好照著做。」
哥哥去了,回頭給媽媽說了許多。
媽媽一一照做,但嫂子還是不吃。
媽媽有點崩潰,不知道該怎麼辦,近乎哀求地對嫂子說:「你有什麼要求儘管提,不要怕我不高興……」
她巴拉巴拉說了很多,保證無論讓她做什麼事都願意,請嫂子不要客氣。
嫂子破涕為笑,總算開心起來。
她一開心,媽媽的苦難就開始了。
嫂子是真不客氣啊。
使喚媽媽做這做那兒,各種挑剔。
挑剔過後又問:「我是不是要求太高?」
媽媽漸漸窩了一肚子火,聽到她這麼問又不好發作。
當初,是她求著嫂子提要求,還保證非常願意服務她,全是她主動自願……現在發火就成她不對。
媽媽只能忍下,強笑著說:「不高不高。」
她在嫂子那兒各種不順,自然要找出氣筒。
於是哥哥遭殃了。
媽媽經常找各種理由罵哥哥。
我聽了都覺得哥哥可憐。
月子快結束時,嫂子又把親媽叫過來,無聲地趕走自家婆婆,媽媽便迫不及待地回家。
「你嫂子認為自己生了兒子,完成了最大的任務,就有點不太尊重人了。可她生的是林家的兒子,我又不姓林,逮著我折騰幹嗎?」
媽媽抱怨:「又不是我讓她生兒子,誰讓她生找誰負責去。她還不尊重林霽,呼來喚去的,林霽上完一天班很累了,她還要折騰他。」
4
媽媽說她了解嫂子那種女人,很多女人以生兒子為終極任務。
生完便覺得地位穩固,開始作天作地,當家做主。
她打開話匣子,巴拉巴拉地吐槽,頗有怨言。
爸爸說:「哎你是婆婆,張琳是兒媳,自古以來婆媳難相處,你的話我不太信啊。人家在坐月子,你自己跑去伺候,轉頭背後叨叨她……萬一我們女兒以後生孩子坐月子,婆婆像你這樣叨叨,你高興不?」
我也幫著嫂子說:「孩子也是哥哥的,他就算上班再累,下班伺候嫂子和孩子,天經地義嘛。」
爸爸說:「你給她的紅包,她就算給娘家又如何?人家又沒有讓你帶孩子,讓岳母帶,給點兒錢怎麼了?」
媽媽閉嘴:「好吧,你們說得對,或許是我有偏見。」
在生二胎之前,一家人十分和諧,嫂子經常在群里曬為哥哥侄女兒做的菜,爸媽對嫂子讚不絕口。
現在生了二胎,媽媽忽然說嫂子是個事兒精,大家都不太相信。
我之所以幫嫂子說話還有一層原因。
自古婆媳矛盾難解,婆婆、兒媳單方面的話都不可盡信。
我和媽媽是固有家人,嫂子是嫁進來的,如果一味幫著媽媽欺負嫂子,矛盾只會越來越大。
除非哥哥決定和嫂子離婚,否則其他人最好和稀泥維持平衡,不然早晚得雞飛狗跳。
哥哥結婚後,我很少見到嫂子,但我知道她很勤勞辛苦。
我之所以知道,因為她經常發朋友圈。
印象深刻的幾件事。
第一是她喜歡曬母乳辛苦圖,宣稱自己母乳辛苦。
一般會發凌晨幾點的時間圖片,配文【又一個失眠夜】【夜深人靜,爸爸和大寶都睡了,我在喂二寶,但我很幸福】云云。
第二件事是她給孩子做輔食,親自挑大米做米粉。
程序大致是用家裡的機器打粉,不停地打,直到打出的米粉特別細膩才停止。
整個過程得花費一個小時。
她不是一次性打幾天的米粉,而是每次喂輔食之前弄。
我聽她形容都累。
母乳和喂輔食的時間比較長,嫂子頻繁地發,故而讓我印象深刻。
我們看到自然要點贊誇獎,各種恭維。
久而久之有些煩。
首先,沒人逼她喂母乳,她一胎出了月子就斷掉母乳,二胎更沒人逼她必須母乳。
哥哥、爸媽、我都叫過她喂奶粉,是她自己不願意。
其次,做輔食的米粉,到處都有賣,完全沒必要那麼辛苦地做,是她自己非要做。
她說外面的不健康。
可一胎的時候,她也在外面買輔食。
看到她發的朋友圈,偶爾我腦海中會划過「她是生怕別人不知道她有多辛苦嗎」「她在賣慘嗎」的念頭,但很快又按捺下來。
人家已經夠辛苦了,你竟然想吐槽她發朋友圈,太可惡了吧?
我甚至會生出內疚感。
我決定忽視她的朋友圈,但這條路行不通。
因為我們家有個小群,她在裡面很活躍。
經常分享一些生活上的事,大多是她為家人付出的一些東西。
她偶爾會詢問我們有沒有看她的朋友圈,看了有什麼想法。
我們只能捧著她:【你真辛苦。】【真偉大。】
嫂子會謙虛地說:【沒什麼,應該的。】【照顧林霽和孩子們,是我最大的幸福。】
嫂子對我也很好。
我考上大學那會兒,她特意為我寫了一封很長的誇獎信發到朋友圈裡。
寫我如何努力,是個乖孩子,又寫她和哥哥在 S 市打拚的辛苦,認為我比他們更有前途。
那篇文章讓我有點感動,可感動的同時,又很難受,很尷尬。
這不是我想要的。
哪個年輕人想在生日當天收到一封朋友圈的誇獎信呢?
可說出來吧,又像是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畢竟很多人都看到了那封信,都在夸嫂子是個愛護小姑子的好人。
嫂子的確辛苦,的確付出了許多,的確是個好人。
哥哥承認,我們也承認。
可天長日久,我卻越來越暴躁了。
內心深處很不喜歡她。
那時候,我說不出具體的原因。
5
嫂子生二胎後,我們再也沒去過 S 市。
媽媽沒照顧孩子,便又出了一筆錢給嫂子請阿姨,像一胎時那樣給了 5 萬塊錢。
沒想到,此舉為後面埋了雷。
一胎時,嫂子親媽帶娃,一個月拿 7000 工資,這是哥哥私下給的,一開始媽媽不知道。
在侄女七個月之前,他們還請白班阿姨,一個月 6000,這是媽媽當初為他們請的。
嫂子懷孕就辭職,沒出去上班,和親媽兩人一起帶小孩。
媽媽知道哥哥私下給嫂子媽媽 7000 的工資後,擔心哥哥一個人養家還房貸壓力太大,又心虛自己身為婆婆沒盡到帶娃任務,便替哥哥付這筆錢,還時不時地接濟他們。
當然,寶貝孫孫的錢和東西肯定少不了。
在長達兩年的時間內,都是媽媽在付工資,給他們零花,林林總總砸了三十多萬。
但在嫂子眼裡,事情是另外一副樣子。
一胎婆婆給 58888 完事,沒幫她帶娃。
現在生二胎,婆婆只給 8888 紅包,還照例像一胎那樣為她請半年的阿姨,就很不可理喻。
至於平時給的錢,那是婆婆該給的。
婆婆沒帶孩子,就是婆婆欠她,給錢理所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