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福建的舉子是怎麼進京趕考的?一位舉人老爺的流水帳

2025-10-19     花峰婉     反饋
1/3
古代福建的舉子是怎麼進京趕考的?一位舉人老爺的流水帳

我先後寫過古代廣東和雲南的舉子是怎麼進京趕考的,今天我們來說說福建舉子的趕考之路。

清朝中葉,廣東番禺有個叫林伯桐的考生寫了一本《公車見聞錄》,堪稱古代舉人進京趕考的《考生指南》。無獨有偶,福建泉州府也有一名叫陳師海的考生,寫了一篇《由泉晉京沿途事宜》,也把自己趕考途中趣事一一記錄了下來。

林伯桐的《公車見聞錄》側重於介紹出行注意事項,而陳師海的《由泉晉京沿途事宜》則記錄下來自己趕考途中的開銷,對於出行路線介紹比較少。不過,我們也可以從片段記錄中,整理出泉州考生到北京趕考的大致路線。

從《由泉晉京沿途事宜》中,我們可以看出,陳師海的家庭條件很不錯。他在文中開篇就說:「轎一把,勿用太好的。轎夫二名,從泉城到寧波約錢十二千文,到寧波每名轎夫賞銀元二元。」

在此可以看出,這哪是什麼窮書生趕考,而是舉人老爺進京,居然是坐轎子,被人抬著去的。

不僅自己坐轎子,陳師海還僱傭了挑行李的工人,工資按行李的重量結算:「自泉城到寧波,每斤60文;從省城到寧波,則每斤46文,到寧波再給挑夫每人賞銀元一元。」這些轎夫和挑夫,如果在北方遇到過年的日子,還要加賞錢,因為雨雪阻路,也要給僱工費。

從泉州到寧波,陳師海並不是坐海船北上,而是沿著海邊的驛道走陸路,遇到大河則擺渡過河。

陳師海只記錄了從福州開始的路線,具體的路線是:福州→湯嶺→丹陽→羅源→龍亭→半嶺→龍溪→蕭家渡→飛雲渡→築嶼渡→石春渡→小洞岩→奉化大橋→寧波。

這樣的路線在現代人看來有點不可思議,明明可以坐船直接沿著海岸線從海上走,為什麼偏要走陸路?

這主要是一下幾個因素:當時的海上交通還是有一定風險,會遇到颱風或者海匪;陸路有驛道系統支持,相對安全;還有一點很重要,陳師海是個不差錢的主,反正是坐轎子,還是陸路安穩點。

陳師海還在文中特意提到:「沿途多有花柳路及宵小,需把持住,至關重要。」看來,當時也有「仙人跳」,需小心提防。

到了寧波以後,陳師海買了不少蝦乾魚干之類,準備到山東的時候再吃。

陳師海又從寧波東門出發,雇了一條船,沿著浙東運河,經過餘姚,抵達紹興北關。僱船花了一千八百文,到了紹興後,又賞了船戶酒錢八十文。替他挑行李進城的挑夫,也給了一百二十文。

到了紹興以後,陳師海先雇轎子到了錢塘江邊,再僱船過江,又花了400文。

在杭州小住幾天後,陳師海又僱船沿著京杭大運河中的江南河北上,經過了蘇州,到達了丹陽。當時是冬天,運河丹陽段缺水不通航,陳師海只得花了一千文雇轎子把他抬到了鎮江。

到鎮江後,陳師海又僱船過江到揚州。到了揚州以後,他又是一番採購,然後坐船沿運河北上到了清江浦。因為陳師海家是做大生意的,到了清江浦,就有車行派人前來迎接,還給他擺酒接風。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84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滿素荷 • 4K次觀看
喬峰傳 • 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