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仁慈的太監:宣讀聖旨時,故意念錯一個字,拯救數千人生命

2025-09-16     花峰婉     反饋
3/3
宣讀聖旨那天,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著這上千人的最終命運。張居翰手握詔書,清了清嗓子,緩緩念道:「詔:王衍一家,並宜殺戮。」

他改了,他面不改色地把「行」字,改成了「家」字。

一行,變成了一家。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劊子手們聽到命令,只殺了王衍和他的幾個核心親屬。剩下的一千多名蜀地官員、僕役、家眷,全都保住了性命,後來只是被流放了事。

這事兒在當時,簡直是膽大包天。偽造聖旨,那可是滅九族的死罪。但張居翰賭了一把,他賭當時兵荒馬亂,皇帝焦頭爛額,根本沒心思去核對一個字。

他賭對了。李存勖很快就在兵變中被殺,壓根沒人追究這件事。而那些活下來的一千多名蜀人,都以為是新皇帝李嗣源登基後大發慈悲,叩頭謝恩。他們根本不知道,真正救了他們的,是一個在關鍵時刻,動了惻隱之心的老太監。

後來,這件事還是傳了出來。明宗李嗣源知道了,非但沒有責怪張居翰,反而對他更加敬重,認為他有仁者之心。

但張居翰並沒有因此居功自傲。他看透了官場的血腥和無常,在新朝建立後不久,就主動上書請求退休。明宗再三挽留,還賞賜他田地宅院,他都謝絕了。他說,我這把老骨頭,只想回鄉下當個普普通通的老頭子。

那些被他救下的蜀地官員,後來有發跡的,帶著重金前來拜謝。張居翰一概不收,他說:「我救你們,不是圖什麼回報,只是不忍心看到屍骨成山罷了。」

公元928年,張居翰去世,享年七十一歲。他死前囑咐,喪事一切從簡。他這一生,身體雖有殘缺,但內心卻比許多四肢健全的權臣要完整得多。成都的百姓感念他的恩德,自發為他修建了一座衣冠冢,四時祭祀,香火不斷。

一千多年過去了,我們提起太監,想到的還是趙高、魏忠賢。但歷史的角落裡,總有那麼一些微光。張居翰就是這樣一束光。他沒有改變歷史的走向,也沒有建立什麼豐功偉績。他只是在一個漆黑的夜裡,為一個不相干的群體,悄悄點亮了一盞燈。

他讓我們明白,善良和勇敢,與身份、地位、甚至身體是否完整都無關。它只關乎一個人在面臨抉擇時,內心的那一點點不忍和堅持。

殺人,有時候只需要一個命令。而救人,卻需要賭上身家性命的勇氣。張居翰,這個「史上最仁慈的太監」,配得上我們的一份敬意。
呂純弘 • 183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65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6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40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