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戲和影視劇更是推波助瀾。觀眾愛看勾心鬥角和香艷橋段,編劇就往那方面寫。現實里規矩森嚴,編劇就嫌無趣,非要編出點刺激的情節。於是「九妃連珠」這樣的段子就被添到劇情里,觀眾看得津津有味,完全不在乎歷史真偽。
網絡時代的傳播速度更快。一個誇張標題,幾行趣味文字,就能讓故事再度火爆。很多人看過就信,還會拿去當段子講給別人。傳得久了,竟有人真的以為是史實。這就是信息放大的典型例子,真假混雜,真相反而被淹沒。
專家早就提醒過,不要把民間傳說等同於史實。尤其是涉及清宮制度的內容,檔案詳實,騙不了人。真正的研究者看一眼就知道這是笑談,可普通讀者往往分不清。笑話的力量有時比史書還大,越荒誕越好賣。
民間愛熱鬧,傳說愛誇張。康熙的名字因為「一夜九妃」被說得滿天飛,真相卻一直冷冷地躺在史書里。這就是歷史與八卦的碰撞:一個追求真實,一個追求熱鬧。碰到一起,笑聲蓋過事實,真假就這樣錯位了。
史書冷靜如冰,成語空穴來風
正史里的康熙是個勤政皇帝,每天批閱奏摺到深夜。年輕時御駕親征,年老時依舊精神矍鑠。這樣的日程表,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去「九妃連珠」。史書里的形象和網絡傳說里的形象,簡直判若兩人。
檔案是最硬的證據。清宮留下的大量檔案詳細到每天召見誰、誰進宮侍寢。翻遍這些檔案,沒有「一夜九妃」的記錄。制度設計本身就排除了這種可能。成語詞典也沒收錄所謂「九妃連珠」,說明這只是一個後人捏造的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