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兵士們歡欣鼓舞地分享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曲,將軍意氣昂揚地在沙場之上點閱軍隊。
「八百里」,典出《世說新語·汰侈》,講的是西晉巨富王愷有一頭珍貴的牛,名叫「八百里駁」,是能夠日行八百里的神牛。後人藉此來作為牛的雅稱,含著豪邁氣概,如蘇軾「要當啖公八百里,豪氣一洗儒生酸」。
「麾下」即部下,「炙」則代表著烤的烹飪方式,「八百里分麾下炙」描繪的是燒烤牛肉並分食的畫面,歡快豪邁的景象躍然紙上。
「五十弦」,典出《史記》。傳說最早的瑟都是五十弦,太帝命素女彈奏瑟,結果瑟音過於悲哀,於是下令將瑟剖開,從此誕生了二十五弦瑟。
「塞外聲」指的是悲壯粗狂的軍樂,用瑟來奏響它,其中的悲涼蒼茫意境更是加倍突出。
先寫樂景,緊接哀景,反襯得哀景愈哀,由此引出原因——「沙場秋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