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賣房,是止損?還是自斷後路?一句話點醒無數人!

2025-08-25     幸山輪     反饋
1/3
「房子掛出去半年,降價三次還沒賣出去。」

「朋友2019年買的房,現在賣直接虧掉首付。」

「每天睜眼就想著房貸,賣不賣都焦慮……」

最近和幾位朋友聊天,發現「賣房」成了高頻話題。有人咬牙割肉,有人死扛等漲,更多人夾在中間,糾結到失眠。

房子,曾是中國家庭最穩的「財富壓艙石」,如今卻成了許多人最燙的「山芋」。到底該不該賣?什麼時候賣?答案不在市場,在你自己的處境里。

全國樓市「卷」到什麼程度?數據揭開殘酷真相

先看一組數據:

廣州二手房掛牌量超13萬套,南京15萬套,西安11萬套,上海也突破8萬套;

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周期拉長至6個月以上,部分房源掛牌一年無人問津;

房價普跌:2024年百城新房價格環比下跌城市超60%,二手房跌幅更明顯。

市場涼到什麼程度?一位北京中介說:「以前客戶搶著約看房,現在帶看十組能成交一套就不錯。」更扎心的是,掛牌量還在漲,成交卻在跌——賣家急著拋,買家卻不敢接。

背後邏輯:

需求端:疫情衝擊收入、人口增長放緩、年輕人「躺平」不買房,購房需求持續萎縮;

供給端:前幾年投資客集中入場,現在集體拋售,市場供大於求;

政策端:限購鬆綁、利率下調,但「房住不炒」基調未變,市場信心難快速修復。

簡單說:樓市從「賣方市場」徹底轉向「買方市場」,賣家必須放下「房價永遠漲」的幻想,重新評估自己的房子值多少錢。

賣房決策的底層邏輯:市場行情是參考,你的處境才是關鍵

很多人賣房前先看房價漲跌,但真正該問的是:「我現在賣,是保命還是認輸?是止損還是騰挪?」

先講兩個真實故事:

故事1:小李,30歲,網際網路從業者

2021年在杭州買了一套89平小三居,月供1.2萬。2024年行業裁員,他失業後收入銳減,存款只夠撐半年。糾結半年後,他以低於買入價15%的價格賣掉房子,還清房貸後還剩50萬。他說:「不賣的話,斷供影響徵信,未來更難翻身。現在雖然虧了,但至少保住了信用,還能租個便宜房子慢慢找工作。」

故事2:老張,45歲,企業主

2018年在上海內環買了一套200平大平層,總價2000萬。2024年公司資金鍊緊張,他想賣房救急,但掛牌半年只接到兩個報價,最高1600萬。朋友勸他:「這房子地段好,未來肯定漲,現在賣太虧。」他咬咬牙沒賣,反而用房子做了抵押貸款,熬過了最難的時候。2025年市場回暖,房子估值回到1800萬,他慶幸自己沒衝動。

兩個故事的共同點:賣不賣房,不是看房價跌了多少,而是看「不賣能不能扛過去」。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10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53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35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