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的少年霍去病
霍去病究竟有多厲害?漢武帝視角打開霍去病:四戰,戰戰可封神!
用漢武帝的視角打開霍去病,他是一個形同系統BUG一般的存在。漢武帝第一次與霍去病有交集,他就神奇地用哭聲治好了他的病。
原來,霍去病是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的外甥,為衛子夫的姐姐衛少兒與霍仲孺的私生子。
霍去病年幼時,年輕的漢武帝曾得了一場急病,病後,任何藥物醫治都無效。正是在這期間,霍去病隨母親衛少兒前往宮中探望衛子夫。
漢武帝病得昏昏沉沉之際,突然聽到一陣小兒的啼哭,這啼哭響亮異常,且充滿正氣。漢武帝聽了這哭聲居然當即大汗淋漓,出了這身汗後,他的急病竟也奇蹟般地好了。
後來,知道哭聲是霍去病發出後,他便為這個孩子賜名「去病」,意為:可去病。
漢武帝是有些迷信的,通常意義上的迷信,是過分看重「看不見」的,而忽略看得見的客觀存在。霍去病用哭聲「治」好了漢武帝的病以後,漢武帝對霍去病有了一種說不出的好感,甚至還將他視為「救星」一般的存在。
偏偏,霍去病此人,從小就和別人有很大的區別。他從小隨母親嫁入陳掌家,並一直居住在陳掌府邸。因不是陳掌親生,陳掌對他始終有一份說不出的距離感,府中上下對他也有些異樣。
敏感的霍去病越大越察覺到周圍人對自己的異常,他的自尊心變得一天比一天強,想要證明自己的意願也一天強於一天。
霍去病的繼父陳掌是詹事,古代的詹事府就是掌管皇后與太子宮內事務的衙門。很自然地,陳掌經常在府邸談及朝中大小事。小小的霍去病經常不經意間聽了去,年僅3歲時,他便記下了「匈奴」二字。
而「匈奴」恰是漢武帝乃至整個西漢最大的一個心病。
能成為漢武帝心病的匈奴,極其強大而神秘。匈奴人的神秘在於,幾乎無人知道匈奴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它就好像是憑空出現在草原的一個民族。司馬遷在《史記》中用了很大的篇幅,試圖搞清楚匈奴是怎麼產生的,可說來說去,竟也只下了一個「可能本來就是中原人」的結論,並未完全說清楚。
匈奴有多強大呢?這麼說吧,漢武帝的祖宗、西漢的建立者劉邦曾率兵親征匈奴,剛抵達平城,他們就被匈奴40萬大軍圍在了白登山,因漢軍聯絡中斷、糧草不濟,他們陷入孤立無援的境況。
若非劉邦採用了陳平的計謀,派人暗中賄賂匈奴首領以尋求突圍機會,劉邦和他的軍隊早就死在匈奴人手中了。此後,劉邦不得不對匈奴妥協,採取和親的方式保平安。
劉邦駕崩後,匈奴單于竟曾給劉邦妻子呂后寫來表白信,信中語氣骯髒不堪,還各種言語調戲,單于甚至還提出讓呂后嫁給自己。大漢面對如此奇恥大辱,竟也只能忍氣吞聲。
這事,最後以呂后寫信婉拒而結尾,堂堂一國之母,只能咽下屈辱,匈奴之強可想而知。
匈奴之所以這麼強,是因為匈奴軍事極強,匈奴士兵從小在馬背上長大,他們射箭很少打偏,憑藉著套圈馬牛的經驗,他們可在戰場輕易套牢敵人,並將敵人從馬背上扯下,拖拽致死。
匈奴軍事強,除了士兵強外,還因為他們兵強馬壯,他們能輕易集齊數十萬騎兵。這樣的兵力,足以令任何民族望而生畏。
另外,匈奴很少定居,他們的行蹤令敵人捉摸不透,他們的這一特性,也讓習慣打陣地戰的漢人頭疼不已。
西漢時期,匈奴長期仗著自己軍事強大騷擾大漢子民,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日久後,漢人只要聽到「匈奴」二字,便聞風喪膽。刻進骨子裡的畏懼,也讓蕩平匈奴的難度增大。
文景二帝時期,大漢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期間,大漢的經濟和軍事開始變強,但大漢依舊不敢惹匈奴,只一味採取進貢金銀珠寶、和親的方式討好匈奴單于,以換來暫時的安寧。
然而,政治從來殘酷,你越是服軟,對手越會變本加厲。見大漢這般認慫,匈奴便越發肆無忌憚地騷擾漢朝的北部邊疆了。他們見男子就殺,見女子就擄虐走,直把燒殺搶掠演繹到了極致。
到了漢武帝時期,有了文景之治為大漢積累的豐富的物資和兵力,漢武帝有了底氣,他決心不再忍受匈奴的欺壓,要與匈奴展開決戰,一雪前恥。
漢武帝有此雄心,身為其臣子的陳掌等也一心想為皇帝分憂。自然地,他們經常在家裡談及匈奴的種種。霍去病每次聽他們談及匈奴如何欺壓大漢子民,他便義憤填膺,還是幼童時,他便立下了要「蕩平匈奴」的宏願。
霍去病立下志向後,每日早起練功,再大一些後,他還將家裡的各種兵書拿出翻看。陳掌很快發現:自己的繼子有將帥之才,他的武藝越來越高強,對兵法的理解也日臻成熟。欣慰之餘,他也滋生了讓繼子入軍營的想法。
陳掌很快發現:漢武帝和他有同樣的想法。原來,經常出入未央宮的霍去病,早已被漢武帝看中了。漢武帝閱人無數,他早已從霍去病滿是殺氣的一招一式中,看出他有將帥之才。
漢武帝還在霍去病身上看到了他的膽識,他發現,霍去病不僅不畏權貴,而且還不惜命。戰場上的將軍最重要的是什麼,是英勇,什麼人最英勇,就是如霍去病這般不怕死的人。
知道霍去病很小就立下「蕩平匈奴」的宏願後,漢武帝對霍去病更是好感倍增。霍去病身高異於常人,年僅10歲,他的身高就達到了一米八,成年後,他的身高更是達到了一米九二。
身材高大,加上力大無窮,且精通騎術、射箭等多項武藝,如此霍去病,越來越讓漢武帝覺得:他真的會是幫大漢去掉匈奴這個大病的最佳人選。
對霍去病寄予厚望的漢武帝對他總是格外疼惜,普通人在宮裡需謹言慎行,可皇帝卻允許霍去病相對自由地在宮中出現。沒事的時候,他還帶著霍去病去狩獵。不用說,狩獵期間,漢武帝總不忘教霍去病本領。某種程度上,霍去病是漢武帝一手教出的學生,這也是他極愛重他的原因之一。
公元前130年,匈奴興兵南下進攻上谷,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懷來縣。漢武帝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初伐匈奴,這一戰中,衛青在龍城之戰中,斬殺匈奴軍數百人,取得勝利。這也是漢初以來對戰匈奴的首次勝利,為表彰衛青,漢武帝封他為關內侯。
消息傳回,年僅11歲的霍去病激動不已,要知道,這個帶著漢軍打了首次勝仗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親舅舅衛青啊。
公元前127年,即霍去病13歲那年,漢武帝再派出衛青反擊來犯的匈奴。衛青引兵北上,對匈奴進行了突襲,收復了河南地。
好消息再次傳來時,霍去病激動得整晚未眠,舅舅一回來,他就抓著舅舅問東問西,還一個勁地問舅舅:自己什麼時候可以跟他一起出征。
偶像舅舅的激勵下,少年霍去病更加努力地學習騎射技藝和兵法了,他還央求舅舅教自己「真本事」。衛青拗不過他,只好將戰場上的克敵之法一一傳授給他。
本事越來越強的霍去病一心想上陣殺敵,可無奈他的年歲太小。為了能讓自己早日上戰場,霍去病無數次和漢武帝請纓。漢武帝無奈,只得和他定下君子之約:等他十八歲時,一定讓他出戰。
公元前123年,18歲的霍去病終於等來了他的機會。霍去病讓他以驃騎校尉的身份跟隨衛青出擊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