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常遇春他們都是農民,為何起義後卻成了軍事天才?原因很現實

2025-03-22     花峰婉     反饋
1/3
徐達常遇春他們都是農民,為何起義後卻成了軍事天才?原因很現實

1353年夏天,安徽鳳陽的莊稼地里,徐達正揮著鋤頭給朱元璋家刨地。隔壁村的常遇春更慘,蹲在山溝里啃著野菜當土匪。

誰也沒想到,這兩個連《三字經》都背不全的莊稼漢,十年後竟成了橫掃天下的「戰神」。

元朝末年,天下亂得像一鍋煮糊的稀粥。

蒙古人騎著高頭大馬收稅,江南的稻田裡餓殍遍地。朱元璋在廟裡敲木魚都填不飽肚子,乾脆扯塊紅布當頭巾造反。

徐達、常遇春這幫泥腿子,原本都是給地主扛活的命,可亂世給了他們一把梯子,戰場上殺個元兵能領三斗米,比種三年地還實在。

徐達第一次上陣,連鎧甲都不會穿,拎著鋤頭就往前沖。

常遇春更虎,舉著門板當盾牌,愣是頂著箭雨爬上了采石磯城牆。這哪像打仗?分明是賭命換飯吃。可打著打著,他們發現門道了,元兵愛扎堆,專往大路跑;張士誠的兵怕夜襲,陳友諒的水師拐彎慢……這些「土兵法」,都是拿弟兄們的命試出來的。

朱元璋有回問徐達:「你咋知道陳友諒要從鄱陽湖東邊來?」徐達撓撓頭:「上個月俺放火燒他糧船,瞅見東邊蘆葦盪子淺,大船進不來。」

哪有什麼《孫子兵法》,全是莊稼漢的生存智慧。就像老農看雲識天氣,他們看地形就知道該往哪兒埋伏兵。

要說這兩人有啥絕活,頭一條就是「不要命」。

常遇春有回被元兵圍在山谷里,愣是帶著三百人反衝鋒,把對方主將的腦袋掛在了馬鞍上。事後朱元璋問他:「你就不怕死?」他咧著嘴笑:「餓死也是死,戰死還能混口飽飯。」這種光棍精神,把讀書人出身的張士誠嚇破了膽。

第二招是「接地氣」。徐達練兵,專挑農閒時候;常遇春發軍餉,直接給老鄉打白條:「等打下南京城,分你兩畝水田!」比起元朝軍官剋扣糧餉,這套「畫餅充飢」的法子,愣是讓農民軍越打越多。

說到底,他們和士兵穿一條褲子,知道弟兄們要啥。

老朱為啥專寵這倆文盲?看看他手底下都是啥人:親侄子朱文正喝酒誤事,養子沐英還是個娃娃。

比起這些「關係戶」,徐達常遇春就像野地里的紅高粱,給點陽光就瘋長。更重要是這倆憨貨不識字,不會學陳友諒搞「黃袍加身」那套。

有次常遇春打下蘇州,把張士誠的龍椅劈了當柴燒。

朱元璋故意試探:「這椅子留著多氣派?」常遇春一瞪眼:「坐這玩意耽誤騎馬!」聽聽,多讓人放心的覺悟!老朱要的就是這種「只懂砍人,不懂權謀」的愣頭青。
1/3
下一頁
奚芝厚 • 234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福寶寶 • 50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18K次觀看
喬峰傳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2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