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等一系列說法,得到了人們的一致認可。不過在上個世紀,那較為混亂的年代裡,人們連基本的生存都成問題的情況下,自是不用說讀書進修了。
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女子,家中男尊女卑思想觀念濃厚,女孩們到了一定年紀,便要在家人的安排下結婚生子,接觸新思想恐是「無稽之談」。
不過,民國時期一位女子王儀貞成了一個例外。王儀貞當初以小軍閥妾室身份,得到了30萬的遺產。
但她果斷拒絕這筆遺產,轉而將錢交給原配的兒子,並聲稱自己才17歲,要去讀書!包括王儀貞自己也沒料到,自己這番想法,竟真改變了她的後半生。
一邊是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一邊是追求女權新思想,王儀貞選擇了後者。這種行為,在那個年代必然是少有的,想來王儀貞也不會後悔於這個選擇,她是個很有魄力的女子!
那麼,王儀貞的身上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她的命運因為讀書有了哪些改變?
1917年,北洋政府在國內的諸多政策,已然引起人們的不滿。這種情況下,孫中山先生毅然決然站了出來,他帶頭宣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或將意味著新時代的到來。
眼看著國內局勢要變天,諸多小軍閥們也在盤算著該站在哪方陣營,經一段時間的推移後,護法戰爭正式爆發了!
王得慶作為湖南地區的小軍閥,沒經受住誘惑,也加入到這次戰爭之中。不過,彼時他年事已高,帶著病怏怏的身體來到的前線。
然而戰爭剛開始沒多久,王得慶的身體就出現了問題,小妾王儀貞日夜不休的在旁邊照料,試圖將他從死亡線中拉回來。
只可惜,王得慶沒能挺住身體的折磨,最後死在了前線,當時,他身邊最親近的人只有王儀貞,正妻王夫人和兒子都沒能見上最後一面,算是比較惋惜的事情了。
王得慶一走,王家便失去了主心骨,漸漸落到了人走茶涼的地步。不過,王得慶最親近的人理應得到了相應的回報,比如王儀貞。
生前王得慶最疼愛的就是她,知道這個女子年紀輕輕跟隨自己,所以特地給她留下30萬大洋。
這些錢,足夠王儀貞享受後半生無憂的生活,畢竟那個年代裡,北京大學教授一個月也只有兩百多大洋,普通官員,可能就只有十幾大洋,而在北京買一套房也不過500多大洋。
這麼對比下來,30萬這個數字實在太突出,完全可以在北京購置一套大房子,換到任何時代都是一頂一的大富豪,實在太誘惑人了。
除了王儀貞,王得慶也給正妻和兒子留下不少遺產,在大量財產的支撐下,一家人的優渥生活便能有所保障了。
不過這個時候王儀貞卻做出讓人驚訝的選擇,她將30萬大洋分元不動的交給了原配兒子。
對方對此表示不能理解,現如今這樣的社會環境里,有錢屬實難得,後半生基本不用愁,那麼王儀貞為何不在乎這些呢?
看到大家一臉霧水,王儀貞給出了回應,嫁給王得慶這兩年里,她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升,但她也希望自己的精神世界能有所升華。
王儀貞稱自己不過17歲年紀,想要讀書進修,對她而言這才是最好的選擇!確實,同等年齡的孩子,大多在學校里汲取新知識,而王儀貞卻成軍閥小妾,差距實在有些太大了。
聽到這番話,王夫人等人都向她豎起大拇指,本身原配和王儀貞的關係就很好,兩人並未因為王得慶產生矛盾,如今看到王儀貞的這番行為,便更加喜歡她了。
其實在這裡,就能看出王儀貞淡然的心性了,嫁給王得慶是她不得已的選擇,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會為了王得慶的寵愛而爭風吃醋。
當然,她對王得慶也沒有所謂的真愛,一切都是「逢場作戲」罷了。而對於這件事,我們還得從兩年前開始說起。
兩年前,王儀貞還是個姑娘的時候,就有要接觸新思想的打算,無奈家裡條件不好,能夠生存下去已是不易,更不用說去學堂讀書了。
不過,王儀貞憑藉著花容月貌,成功吸引了已上年紀的王得慶。不得不說,王得慶也確實是個有原則的人,他在街頭看到美人後並沒有實施搶掠,而是通過多方打聽,了解王儀貞的情況後帶著大量錢財去求親。
王儀貞父母哪見過這個陣仗,他們聽聞來者是王得慶後,更是嚇得不敢說話。王得慶表示想要和他們接親,自己已經帶來了聘禮,希望二老能夠同意這樁婚事!
雖然不是強搶豪奪,但王儀貞的父母也明白對方的實力,根不敢拒絕,實在無奈,他們只能將女兒嫁過去。
就這樣,王儀貞順利嫁給了王得慶。此時,她不過是一位15歲的少女,就這樣被迫和自己不喜歡的男人在一起,她心有不甘,卻無可奈何。
後來,王儀貞了解到王得慶的原配夫人王夫人,王夫人在宅子裡名聲不錯,出了名的寬厚仁慈。
王儀貞不想和她產生矛盾,於是將自己小妾身份明確起來,平常對原配也多有客氣,一來二去的兩人關係竟好了起來。
說來讓人驚訝,原配的兒子和王儀貞一般大,兩人同樣的年齡,卻經歷了截然不同的生活,對比實在太大了。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王儀貞才會對原配兒子有所關注,待到王得慶去世之後,她把所有財產交給對方,也算徹底和王家劃清界限了。
其實這個時候,王儀貞的好運氣已開始了,她達到了很多軍閥小妾們所達不到的目標。在那個年代,女子社會地位較為低微,大多都要嫁給有錢人家做小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