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帶回兩隻麒麟,騙得朱棣稀罕不已,今畫像公開逗笑眾人

2025-03-20     花峰婉     反饋
1/3
鄭和下西洋帶回兩隻麒麟,騙得朱棣稀罕不已,今畫像公開逗笑眾人

永樂十三年,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返回了明朝。這已經是他第四次下西洋了,一切都是熟門熟路。相較於前三次下西洋,這一次下西洋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帶回了不少國家的使者和禮物。

此時的朱棣,看著這些使者和禮物,頗有一種「萬國來朝」的感覺。這讓他龍顏大悅。

而這其中最吸引他的,莫過於一對「麒麟」了。

自古以來,麒麟都被人們視作祥瑞。而祥瑞也分三六九等的。麒麟無疑是排在第一梯隊,是第一等的祥瑞。

看著這對「麒麟」,讓朱棣感慨萬千。他覺得自己這麼多年,花了那麼多銀錢讓鄭和下西洋,這錢沒白花。

為了照顧好這對「祥瑞」,朱棣特意在御花園中劃出一塊地方,由專人飼養。不過多年後,他開始發現這「麒麟」有些不對勁。

到了現代,人們看到這「麒麟」的畫像,都要哄堂大笑。原來,朱棣被人給耍了。

鄭和下西洋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朱棣的皇位其實坐得並不穩。為此,他只能用行動證明,他這個皇帝當之無愧。

在他的努力下,才有了「永樂盛世」,百姓和大臣們也逐漸認可了朱棣這位皇帝。

然而朱棣的心裡還是不踏實,杳無音訊的朱允炆,如同懸在他頭頂的一把利劍,讓他寢食難安。於是便有了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一方面是宣揚明朝的強大,增加其在周邊的影響力。更重要的,還是搜尋朱允炆的下落。

畢竟,他派人在明朝搜索個底朝天,連朱允炆的影子都沒找到。那麼朱允炆很可能逃到外面去了。

所以,鄭和的船隊,帶得最多的並非什麼給各國國王的禮物,而是人,準確說是軍隊。

鄭和的船隊人數接近3萬,其中軍隊就占了快2萬了。所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顯而易見。

事實上,鄭和的船隊每到一個國家,除了與對方國王友好交流。往往還會請求對方幫自己暗中找人。

如果對方願意配合,那就象徵性地給點禮物。如果不配合,那大明的軍隊可不是好惹的。

雖然大部分國家都很配合,但是終歸有些不長眼的,偏偏要招惹鄭和一行人。

比如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時候,船隊行至三佛齊一帶。聽說當地有個叫陳祖義的海盜為禍一方,於是特意召見陳祖義,打算先禮後兵。

結果這陳祖義膽子真夠大的,竟然詐降,帶著手下突襲明軍。鄭和一看,樂了,對手下說道:「有人給你們送戰功來了,誰去迎戰?」

諸將紛紛請纓,鄭和隨便點了幾個人,他們便下去了。不到半天時間,陳祖義的上萬人馬就被擊潰。被斬殺者多達5000。

相比之下,麻喏八歇國的西王可就聰明多了。當時這個國家的東西二王正在爭奪王位。鄭和派出探路的人,剛到這裡,不了解情況。被西王的人當作東王的軍隊給斬殺了。

等西王弄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匆忙跑到鄭和面前求饒。好在鄭和並非蠻不講理之人,加上他有要事在身,還用得上這些人,在懲罰一番後,就饒恕了西王。

鄭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時候,途經錫蘭山國。結果這錫蘭山國的國王亞烈苦奈兒比陳祖義更狂,他夜郎自大,由於貪圖鄭和船隊的好東西,竟然派軍隊突襲鄭和船隊。

這錫蘭山國在附近也算是個強大的國家,類似的事情平時沒少做。結果這次卻碰到鐵板了。

不得不說,這錫蘭山國還是有點實力的,竟然湊出五萬大軍。可惜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人數再多也沒用。鄭和用一萬人拖住這五萬人馬,然後派2000人將對方都城給端了。包括亞烈苦奈兒在內的王公大臣全都成了鄭和的階下囚。

最後那五萬大軍不攻自破,鄭和輕鬆化解了這場危機。

到了鄭和第四次下西洋,依然有人不長記性。那就是蘇門答臘的蘇干刺。

蘇門答臘作為明朝的藩屬,其國王是朱棣親自冊封的。不過明朝畢竟遠離蘇門答臘,於是蘇干刺趁機弒君,奪取了王位。

鄭和途經蘇門答臘的時候,蘇干刺派出使者,希望能得到明朝的冊封。

開什麼玩笑,朱棣就是奪了侄子的皇位,弄得他老被人指責。他現在要是敢冊封一個弒君奪位的人,天知道史書會怎麼寫他?

作為朱棣的心腹,鄭和太懂朱棣的想法了。他一口回絕了蘇干刺的請求,並且要求其將王位歸還給前任國王的後代。

蘇干刺一氣之下,竟然派兵攻打鄭和船隊。鄭和聯合忠於前任國王的軍隊,將蘇干刺合圍,全滅了他的軍隊。將蘇干刺生擒到朱棣面前。

經此一役,再也沒有人敢招惹明朝。不少國家派出使者,獻上大量禮物,只求成為明朝的藩屬。再不濟,也要表達自己的善意。

所謂的永樂朝的萬國來朝,那可是用拳頭打出來的,而不是靠著賞賜換來的。實力才是硬道理,這句話果然什麼時候都不過時。

進獻麒麟

相較於前幾次,鄭和船隊第四次返回的規模要大了許多。畢竟光各國派往明朝的使者就有上百人,再加上他們的護衛、隨行人員,以及大量的禮物。

幸虧明朝的船隻足夠大,一下子多了這麼多人和東西,依然可以裝下。

鄭和還騰出幾艘大船,專門用來運送各地進獻的奇珍異獸。其中就有一對「麒麟」。

進獻「麒麟」的是一個叫麻林的小國,具體位置存在爭議,反正就是非洲那一帶。由此也足以看出,經過鄭和幾次下西洋,明朝的影響力已經大到了什麼地步。

這麻林國的國王其實對明朝完全不了解,但是在見識了明朝軍隊的強大後,他就打定心思要保住這條大腿了。

但是麻林國是個小國,要啥沒啥,送點什麼來表達自己的誠意呢?

還是在和使團成員的交流中,他意識到,自己這裡好像有明朝人口中的「麒麟」。反正根據對方的描述,他覺得這事八九不離十。於是才有了麻林國進獻「麒麟」一事。

朱棣聽說竟然有人進獻麒麟,立刻龍顏大悅。在他看來,麒麟現世比「萬國來朝」更有意義。畢竟「萬國來朝」歷史上也有過好多次,比如唐太宗和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就出現過多次萬國來朝。

但是麒麟現世可就罕見至極,這種第一等的祥瑞,可謂是對一個皇帝的最高肯定。在古代觀念里,麒麟可是與龍鳳齊名的存在,幾千年也不一定會出現一次。上次出現大概是三皇五帝時期了。

別說,朱棣這輩子還沒見過麒麟。得到消息後,他立刻興沖沖地帶著文武百官前去看熱鬧。哦,不對,是前去迎接鄭和一行人。

他和鄭和寒暄了一陣子,就急不可耐地前去看看那麒麟。但是當他看到「麒麟」的時候,有些迷惑了。

他問身旁的禮部尚書:「這就是麒麟?」

禮部尚書聞言,急忙答道:「臣也沒有見過麒麟。但是據古書記載,麒麟身高五丈,麋身馬蹄,肉角黦黦。和這兩隻異獸大差不差,這應該就是麒麟。」

朱棣聞言,點了點頭。但是他還是覺得不太對勁,這兩隻麒麟沒有瑞獸該有的威武。不過他也就這麼想想,就連最專業的禮部尚書都這麼說了,那應該沒啥問題。

朱棣覺得麻林國王進獻麒麟有功,於是給了不少賞賜,還特意送去一套《四書五經》,希望能幫助他教化百姓。

此後他又和百官一起參觀了天馬、神鹿等瑞獸。最後下旨,在御花園中劃出一塊地方,專門飼養這些瑞獸。

一些國家見麻林國進獻兩個動物都得到不少好處,於是紛紛效仿,進獻祥瑞。其中就有幾個進獻「麒麟」的。

前面幾個麒麟都和麻林國進獻的大差不差,但是有一個國家進獻的就差別太大了。但是翻翻古書的描述,也都符合。朱棣此時已經意識到:古書的記載太含糊不清了,別說這次的麒麟了,就連前面幾次的麒麟,可能都不是真正的麒麟。

只不過他此時已經騎虎難下,為了皇帝的顏面,他只得讓禮部將這新來的動物認作其他瑞獸。反正瑞獸這玩意也沒幾個人見過,還不是朝廷說是什麼就是什麼?

其實,這隻所謂的瑞獸,就是犀牛罷了。至於前面的那幾隻麒麟,由於當時留有畫卷,其實就是長頸鹿。很顯然,朱棣被人給耍了。
1/3
下一頁
奚芝厚 • 234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福寶寶 • 50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18K次觀看
喬峰傳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2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