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發出的第一個信號,通常出現在腹部,不少人卻以為是胃病

2023-07-26     開心果     反饋
1/6
肝癌發出的第一個信號,通常出現在腹部,不少人卻以為是胃病

前段時間,65歲的黃伯到醫院做定期體檢,結果出乎他的意料,竟然確診了肝癌。消化這個消息後,黃伯調整心情,積極向肝膽外科醫生尋求幫助,經過進一步檢查後發現,黃伯的肝臟腫瘤直徑4cm左右,尚未轉移,要立即手術切除病灶。

但在術前檢查時,卻發現黃伯血小板數值很低,連正常人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自發性出血的風險極高,這意味著外科手術是做不了了。但血小板短時間內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外科手術做不了,肝癌也要儘快處理,如何是好?

對此,肝膽外科專家和介入中心的專家們討論,最終決定給黃伯做介入治療,這種治療方法可以避免血小板過低導致的出血問題。

相比於傳統治療直接切除腫瘤,介入治療的則是把供給肝癌病灶的血管「堵」上,給肝癌「斷供」,讓癌細胞沒有養分滋養,自己「餓死」

黃伯的這項手術用了不到一個半小時就結束了,術後黃伯也恢復良好,第五天就出院了。一個月後複查發現,黃伯的病灶不僅沒復發跡象,甚至變小了!

一、「餓死」癌細胞是怎麼回事?

醫學上,確實有「餓死癌細胞」這種概念,所謂「餓死癌細胞」其實是介入治療的一種效果。

介入治療也叫「飢餓療法」,通俗講就是藉助CT、超聲等醫學設備的引導與監視,通過病人身體自然孔道或微小切口,將特定器械(導管、穿刺針等介入器材),導入病變部位的一種微創治療方式。

福建省立醫院血管腫瘤介入科方主亭主任介紹,介入治療的主要原理是通過使用栓塞劑阻斷腫瘤的供血動脈,從而達到讓腫瘤缺血「餓」死的效果,同時用化療藥物殺死腫瘤。他還表示,介入治療無需開刀,採用局部麻醉而非全麻,對患者來說創傷小,術後恢復也快,能縮短住院時間。

當然,介入治療也存在適應症,適合病灶多發,血供多和邊緣光滑的腫瘤,對無法手術或不耐受手術的高齡危重患者友好。而像邊界不清、瀰漫腫瘤或已轉移範圍廣的腫瘤,效果就不是很好。

介入治療除了適合肝癌治療以外,其實在其他癌症治療上也有效果。比如肺癌、胰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微小細胞癌等。
1/6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