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風雲錄——努爾哈赤的四大貝勒皇太極與多爾袞的恩怨情仇

2025-10-19     花峰婉     反饋
5/5
大清帝國開國皇帝——皇太極

天聰二年(1628),在母妃阿巴亥死後的翌年,16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征戰蒙古察哈爾部,初次上戰場的他出手不凡,破敵人於敖穆楞,立了戰功,被皇太極授予「墨爾根代青」的尊號。從此,多爾袞率軍攻城掠地,出生入死,為後金政權立下赫赫戰功,被提任為正白旗旗主。天聰五年(1631),皇太極初設六部,命多爾袞掌吏部事,成為皇太極麾下的重臣之一。天聰九年(1635),多爾袞率軍征伐蒙古察哈爾林丹汗的殘部。他臨之以威、施之以謀,迫使林丹汗之子額哲不戰而降,獻出中華帝國失蹤二百多年刻有「制誥之寶」的傳國玉璽。皇太極獲得了蒙古歷代傳國玉璽,成為蒙古的合法統治者。從此漠南蒙古(內蒙)與滿洲連為一體,正式納入後金版圖,成為後金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後金稱帝,劍指中原

天聰九年(1635)十二月,多爾袞與諸貝勒以察哈爾降服及獲得「傳國玉璽」為由,各書誓詞,奏請皇太極上尊號稱帝,向皇太極效忠。天聰十年(1636)四月十一日,皇太極在盛京天壇祭天,受尊號為「寬溫仁聖皇帝「,定國號「大清」,改元崇德。皇太極設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共九等爵位論功行封。冊封大貝勒代善為禮親王、濟爾哈朗為鄭親王、多爾袞為睿親王、多鐸為豫親王、豪格為肅親王、岳托為成親王。多爾袞已列六王之第三位,時年僅二十四歲。

當年十一月十九日,皇太極以朝鮮「屢敗盟誓」,「助明害我」為由,親率十萬大軍入侵朝鮮。當時朝鮮王國的宗器、社主、宮眷和群臣之家眷、財產都在江華島。多爾袞率領剛組建的水師一舉攻克江華島,並俘獲朝鮮王妃、王子、宗室等76人,群臣眷屬166人。國王李倧有兩幼女年僅垂髫,長得丰姿楚楚,一幅美人胚子,給多爾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嚴令部下對這些妃嬪、宗室、眷屬待之以禮,並派兵護送,交還朝鮮國王。朝鮮國王讚賞多爾袞的溫文有禮,於天聰十一年(1637)正月二十九日,親率群臣出城投降,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並在漢城三田渡立《大清皇帝功德碑》紀念,從此朝鮮的宗主國從明朝變成清朝。

崇德三年(1638)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極命睿親王多爾袞率軍繞道蒙古,從牆子嶺、董家口入關,掠山西,破濟南,殺明朝總兵盧象升;後北掠天津、遷安,於崇德四年(1639)三月出青山關回到遼東。多爾袞往返掃蕩數千里,共攻陷城池36座,招降6座,克敵17陣,俘獲人畜26萬。與之前清軍多次繞道蒙古攻入關內相比,這次多爾袞攻略關內的戰果最大,極大震動了明朝的統治根基。崇德四年(1639),漠北蒙古(外蒙古)喀爾喀三部來盛京朝拜,議定每年交納「九白之貢」,確定了漠北蒙古(外蒙古)與大清的臣屬關係,外蒙劃入大清版圖。朝鮮臣服,滿蒙一體後,困擾大清多年的後顧之憂徹底消弭了,征伐大明帝國成為大清王朝的頭等大事。

由於明軍把守的山海關與錦州等幾個關外城市的存在,使清軍進攻中原的戰略迂迴總要面臨被抄後路的危險。拔除關外明軍據點成為清廷的當務之急。在皇太極的精心策划下,一場決定明清國運的大戰——松錦會戰拉開了帷幕。松錦會戰明清雙方各投入十幾萬大軍參戰。公元1640年三月,多爾袞、濟爾哈朗等率清軍圍困錦州城,明廷命薊遼總督洪承疇率明軍八總兵出關解圍,皇太極抱病親自率軍趕來增援。雙方歷經近兩年的激戰,最終明軍慘敗,公元1642年二月,松山城破,洪承疇被俘後降清。明朝傾盡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損失殆盡,只剩下三萬殘軍由吳三桂率領退守寧遠。明軍在關外的城池除孤城寧遠外,悉數陷落,京津咽喉山海關岌岌可危。

三、順治即位,皇叔攝政

松錦會戰的艱苦卓絕,驚心動魄,極度消耗了皇太極的身心健康。在其最寵愛的宸妃海蘭珠病逝後,皇太極朝夕悲痛,飲食頓減,身體每況愈下。從此,皇太極忽而昏迷,忽而沉睡,病入膏肓。但他仍強打精神,處理軍國大事。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夜晚,逝世於盛京後宮,年僅52歲。他沒有留下遺詔,也沒有預立儲君。清太祖努爾哈赤曾有遺言,皇位的繼承人要由滿洲貴族討論。諸王貝勒因繼承人起了紛爭,一時僵持不下。當時有七個人的意見舉足輕重,他們分別為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和穎郡王阿達禮。

原由皇太極自領掌握最具實力的兩黃旗將領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掌握鑲紅旗的禮親王代善是皇太極的二哥,也傾向於擁立豪格登基。豪格為正藍旗主,再加上有正黃、鑲黃和鑲紅旗三旗的支持,在軍事上占有絕對優勢。但卻遭到當年被皇太極逼迫給努爾哈赤殉葬的大妃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兄弟和穎郡王阿達禮的反對。阿濟格兄弟掌握兩白旗。當年皇太極將兩黃旗收回由自己統領,換予三人兩白旗。阿達禮是禮親王代善之孫,繼承其伯父岳托掌握正紅旗。他們認為,雖然豪格是皇太極的嫡長子,但從十二三歲起,其生母烏拉那拉氏被廢黜大妃身份後,就失去了父皇的關愛,更遑論有立豪格為嗣的意向。

兩白旗的眾多將領極力支持由多爾袞繼承汗位,除了多爾袞具有超人的謀略和精明,為大清立下赫赫戰功外,還搬出當年由大妃阿巴亥轉述的努爾哈赤的臨終遺言。正當雙方爭執的不可開交之時,鑲藍旗主濟爾哈朗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之侄、碩莊親王舒爾哈齊第六子、皇太極的堂兄。雖然他作為旁系不可能參與競爭,但他的傾向會使力量的天平發生傾斜。在兩黃旗大臣索尼、鰲拜佩劍上殿進言:"先帝對我們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們寧願以死追隨先帝於地下!"。越來越濃火藥味瀰漫在宮廷內外。

多爾袞審時度勢後認為,在兩黃、兩藍和一紅不支持的情勢下,自立為帝的條件還不成熟。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提出了一個近乎完美的方案:由皇太極的第九子六歲的福臨繼位,由濟爾哈朗與他一起輔政。這樣一來,既滿足了禮親王代善和兩黃旗大臣由皇子繼位的要求,又拉攏了濟爾哈朗和他掌管的鑲藍旗。濟爾哈朗為人一向謹慎,似乎給人們一種軟弱聽話的感覺。既然由皇太極的兒子繼承了皇位,禮親王代善順水推舟,豪格及兩黃旗的人也無話可說。就這樣,多爾袞與豪格均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機會。從表面上,濟爾哈朗是第一輔政,多爾袞為第二輔政。但濟爾哈朗的出身和性格,決定了多爾袞將是主宰大清命運的權臣了。

四、攝政專權,父債子還

豪格覺得自己明明最有資格繼承皇位,卻被多爾袞攪局了,這口氣實在難以下咽。過去他與多爾袞雖然並不親密,但如今已成為不共戴天的仇敵。豪格以為兩黃旗的將領對自己是絕對忠誠的,不知道他們一些人開始倒向了多爾袞。他幾乎將自己所有的心思都告訴了他們,多次對他們說:睿親王多爾袞並非有福之人,且對皇位有私心。多爾袞雖然沒有像豪格那樣直率,但他想要幹掉豪格的衝動,可能比豪格更加強烈,因為他心中的悲憤遠比豪格沉重——皇太極的帝位就是從自己手裡奪走的,而且他最親愛的母親還在盛年就不得不給老汗王殉葬。如今皇太極死了,他的兒子豪格又橫在前面,使自己不得不推舉皇太極六歲的兒子出來坐那把龍椅。天下還有比這更不公平的事嗎?

崇德八年(1643)八月二十六日,福臨正式在盛京即位,改元順治。九月十一日,也就是順治皇帝即位五天後,輔政王多爾袞突然替小皇帝發布諭旨,令輔政王濟爾哈朗率軍攻伐錦州與寧遠。之後,多爾袞又代小皇帝發布諭旨,晉封自己為攝政王。雖然只是一字之差,意義卻大不相同。輔政者,輔助君主處理政事也;而攝政則是代替君主處理政務,可以直接發號施令。當濟爾哈朗從前線返回後,發現一切似是而非了。他主動示弱,知趣地宣布今後一切事務先報告多爾袞,濟爾哈朗成為多爾袞的輔政了。順治元年(1644)四月初一,鑲黃旗固山額真何洛會等告發豪格對多爾袞的大不敬,背後捅了豪格一刀。多爾袞抓住機會,趁機報復。不過此時的多爾袞還不敢直接將豪格處死,只是削去豪格爵位,廢為庶人,在家閉門思過。

此時,明廷傳來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而死,統治中國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滅。清廷上下震動。攝政王多爾袞採納了降將洪承疇的計策,將進軍之名由征明改為征討李自成,揮師入關,逐鹿中原。明廷鎮守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獻關降清後,李自成兵敗西撤。五月二日,清軍進占京師。十月初十,清廷定都北京,順治帝在太和門向全國頒布登基詔書,同時封賞功臣,大赦天下。加封多爾袞為皇叔父攝政王,為多爾袞建碑紀功。從此,多爾袞開始驕奢淫逸,作威作福。順治三年(1646)五月,多爾袞以皇帝信符收貯於皇宮之中,每次調兵遣將都要奏請鈴印,十分不便為由,即遣人將皇帝璽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備用。從是年起,多爾袞所用儀仗種類與皇帝等同。

順治三年(1646)十一月,多爾袞命大赦天下後恢復爵位的豪格為靖遠大將軍,西征自封「大西皇帝」的張獻忠。豪格知道自己必須打贏這仗,否則必死無疑。他身先士卒,射殺張獻忠於西充。捷報傳至京師,順治帝下詔嘉獎。而此時在京城的多爾袞,借鄭親王濟爾哈朗府邸殿堂的台基逾制之機,罷免了其輔政的權力,從此開始一人獨攬朝政。順治五年(1648)二月初三日,豪格大軍班師回京,順治帝親自在太和殿設宴慰勞長兄豪格,引起多爾袞的猜忌和不滿。他授意西征軍正白旗護軍統領蘇拜告發豪格兩條罪狀:第一、豪格故意隱瞞梅勒章京(副將)希爾艮冒功;第二、豪格抗旨不遵,將罪臣之弟機賽擢升為護軍參領。議政王大臣會議竟然議定:豪格理應處死。順治帝獲知後下旨阻攔。多爾袞只好將其削爵下獄。次月,豪格便猝死於獄中,年僅四十歲。

五、恩怨相報,世事輪迴

豪格死後,多爾袞便將豪格的福晉博爾濟錦氏納為自己的妃子。面對兄長冤死獄中,嫂子被多爾袞霸占,年幼的順治帝無比震驚。順治五年(1648)末,多爾袞又向前進了一步,變成了皇父攝政王。其後多爾袞「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凡一切政務,多爾袞不再有謙恭請示之舉,未奉皇帝旨意,卻一律稱詔下旨,儼然如同皇帝。多爾袞的生活更是窮奢極欲。妻妾究竟有多少難以統計,有名分可查的至少有10個妃子。順治七年(1650)秋天,藩屬國朝鮮國王遣使請求修築城垣,以防倭寇犯境。多爾袞料知十年前征討朝鮮時見過國王的兩幼女定是絕色,竟明目張胆地向朝鮮索取。朝鮮國王無奈,只好將兩公主送來供他玩弄。

順治七年(1650)七月初十日,十二歲的順治皇帝正在上書房讀書。突然被族叔固山貝子錫翰、內大臣二等子冷僧機、內大臣席納布庫等多爾袞親信擁著出官,駕臨攝政王府,並讓順治皇帝恭問皇父攝政王安康,慰其新亡元妃之哀痛。順治回宮後,心亂如麻,無比憤怒。多爾袞權勢再大,哪怕又有「皇父」之尊號,但畢竟還是皇帝之臣。他竟要至尊無上之天子以子事父之禮慰問「皇父」。這未免太狂妄、太僭越了。弒君奪位大禍何日突然降臨?對此,無能為力的幼帝只有聽天由命了。他既不敢想又無法不想。同年八月,多爾袞追尊生母太祖妃烏拉那拉氏·阿巴亥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祔享太廟。

天道忌滿,多行不義必自斃。當年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竟一時疏忽,墜馬跌傷。十二月初九,薨於古北口外喀喇城,年僅三十九歲。順治帝聞之震悼,率王大臣縞服東直門外,迎多爾袞遺體,下詔追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順治八年(1651)正月,福臨開始親政,時年十四歲。同年二月,多爾袞的政敵紛紛出來翻案。有人先劾多爾袞心腹內大臣何洛會陷害豪格,應加極刑。順治帝照准後,復詔雪肅親王豪格冤。不久,又有人告發多爾袞兄長英親王阿濟格竟稱福臨為無知幼童。順治皇帝以阿濟格犯有大不敬之罪,將其幽禁後賜其自盡。

隨後,曾經是多爾袞的心腹、剛被順治帝提任為議政大臣的蘇克薩哈告發了多爾袞犯大逆之罪。經議政王大臣會議議定,多爾袞犯十大罪狀。順治皇帝下旨:沒收其家產,將其母子並妻所得封典悉行追奪。在掘開多爾袞的陵墓,查驗出其確實「私制帝服,藏匿御用珠寶」,還將這些御用品殉葬後,順治皇帝怒不可謁,下令割下屍身頭顱,用棍子和皮鞭抽打蹂躪後,拋置於荒野。同時下令任何人不得為多爾袞掃墓祭祀,讓其不得享血食。冤冤相報。一個為大清帝國立下赫赫戰功的一代權臣,就這樣遭到了封建時代最為嚴厲的懲罰。一百多年後,皇太極曾孫乾隆皇帝為多爾袞翻案,重修墳塋,復其封號,追諡曰忠。至此,糾結努爾哈赤家族最大的恩怨情仇,終於化為一縷青煙,消失於深邃浩瀚的時空隧道之中。
呂純弘 • 85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滿素荷 • 4K次觀看
喬峰傳 • 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