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位兇手並不是罪惡的黑人,而是小鎮上的一位白人居民
。更令所有人震驚的是,當時喬治案中的一位陪審還與他有著密切關係。
人們這才知道,這個已經「壽終正寢」的白人,才是害死姐妹花,罪該萬死的真兇。
他臨死之前,因受不了心中良心的煎熬,於是詳細記錄下了自己的罪孽和懺悔。
日記的曝光,在種族運動日益盛行的美國社會,引起了極大的輿論反響。喬治的案件如一記重拳,狠狠打在了美國司法的臉面上。
越來越多人關注到這件事,人們迫切需要一個公道,不管是對於可憐的貝蒂妹花,還是對無辜的喬治。
由於年代久遠,其中又有重重阻力,喬治的平反,一度被擱置。但是他還存活在世上的親人,卻不願意放棄為兄弟洗刷冤屈的機會。
他們積極地提出上訴,民間的聲浪也越來越大,在網絡上,公共場所,都有對喬治案的討論。最後迫於輿論壓力,喬治案得以重審。
根據那本日記,以及種種對當時不合理證據的推翻,法官和陪審團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