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容錯率幾乎為零——別人可以失誤,她不行;別人可以成長,她必須永遠完美。這種壓力,誰能承受?
現在央媒出手,絕非小題大做,而是終於有人站出來說不。這不僅僅是對全紅嬋的支持,更是對所有運動員的保護。全紅嬋不是一個流量工具,不是任人消費的「公共財產」。她是一個18歲的姑娘,既是奧運冠軍,也是女兒,是姐姐,她有權保護自己的形象,有權安靜地養傷,有權在村口買瓶飲料、跟鄰居聊會兒天,而不必時刻被鏡頭追蹤。
她臉上的笑容,不該只出現在領獎台上,更應該出現在曬太陽的午後,在為媽媽喂雞時的平凡時刻。
歸根結底,我們應該關注的不只是那個跳水如詩的「全妹」,更應該心疼那個在壓力中咬牙堅持的普通女孩。她能一次次站上高台,靠的從來不是「天賦」,而是從泥地里長出來的堅韌。這份韌勁,比金牌更珍貴,也更值得我們去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