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江西九江岳母墓前的跪像挪走了,沒再對著墓地,後來也就沒再有什麼爭議之聲了,但也會不斷有冒出自稱秦檜後人的人,說想要和岳飛的後人吃飯和解,估計也是一時間的網絡炒作吧。
1142年1月27日,以「莫須有」的罪名,岳飛被殺害於南宋大理寺獄中,時年39歲。關於岳飛的死因,歷史記載是因為他執意北伐,堅決反對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的議和,從而遭到兩人忌恨。為了搬掉議和路上的絆腳石,從而達到苟且偏安的目的,最後在趙構的默許下,岳飛被秦檜殺害。
岳飛墓前的跪像最初鑄造於明成華年間,1475年由時任布政使的周木首次使用鐵鑄了秦檜夫婦的跪像,後來又分別在成化、正德、萬曆年間由地方官員新增万俟卨、張俊等跪像,直到清代雍正年間,浙江官員李衛最終將其墓前跪像固定為秦檜、王氏、万俟卨、張俊。
由於民眾對奸臣的憤恨,跪像常常被擊打再加上風吹日曬的自然損傷,歷史上僅秦檜夫婦的像就被重鑄10幾次之多,專家計算平均約42年就要重新鑄一次。
也許你會很疑惑,趙高、李林甫、嚴嵩…中國歷史上漢奸賣國賊數不勝數,為什麼秦檜被人們恨之入骨?死後還要被鑄成鐵像跪在岳飛墓前,千百年來遭受人們的唾棄呢?
縱觀秦檜的一生,他本是靖康之恥中金國的俘虜,卻靠著賣國求榮最終登上權利的巔峰,擔任宰相近20年,又在私慾和權利慾望的懵逼下,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在一片大好形勢之下殘害忠良,致使收復失地無望。
有人也為其鳴不平,說沒有皇帝趙構的允許,秦檜怎麼能殺得了岳飛?試想如果沒有他的推波助瀾,趙構或許會一直在北伐的道路上支持岳飛。
據記載,金朝主帥完顏兀朮甚至公開向南宋提出要求,不得無故罷免秦檜的相位,目的就是讓秦檜一直擔任宰相直到去世。紹興和議後的十幾年裡,宋金之間的和平也成了秦檜的政治護身符,他在對金事務上大權獨攬,在政治上更是排除異己,權利熏天。
關於秦檜的後人,史料記載,他沒有直系後人,養子一脈至曾孫秦鉅後斷絕,現在所謂的「後人」多為炒作或旁支。
歷史功過是非也早已成過眼雲煙,留給後人的只有警示和告誡,自古忠良都會受到萬民敬仰,而奸臣賊子自然備受唾棄,秦檜的人生就是最好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