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越南的記載,元軍這是妥妥的慘敗,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但是,除了雲屯海戰之外,其它幾場戰鬥元朝均無記載。
不過,參考對前兩次戰爭的記載,大家應該也能猜出是什麼情況了。
雙方都有避敗楊勝的宣傳,所以實際情況是安南確實擊敗元軍幾次,但並非大勝,對局勢的影響也並不是很大。
元軍則一路勢如破竹,第三次攻克了安南首都。輕車熟路了屬於是。
而安南也一如既往,儘管首都被占領,卻仍然依靠大量的軍隊進行頑強抵抗,還將目光描向了元軍隊後勤部隊。
當時運送軍糧的是宋降將范文虎,他先是擊敗截擊的安南水軍,隨後又遇見大量安南水軍,范文虎自知不敵,乃自沉米于海中。 但是《大越史記》卻說,「擊敗之,獲虜軍糧器械不可勝計,俘虜亦甚多」隨後又說「乃縱其所獲人,至元營具告。元人果退……」
反正,甭管到底抓沒抓住過,反正人大部分是回到了元軍軍營。
不過因為補給的糧食沒有按時到達而退兵,是可以確認的事實。
從雙方的記載來看,安南人認為自己打贏了,蒙古人認為自己雖然成功征服安南,但卻沒輸給安南人。這兩種看法其實都不能說錯。因為還是那三個老掉牙的原因: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雖然大元把進攻時間提前到11月,儘可能利用冬季較為涼爽的時間,可一但進入四月份天氣轉暖,蒙古兵該完蛋還是得完蛋。
地利,安南的地勢就更不用說了,騎兵進入山地雨林,即便不是累贅,也就只能做個傳令兵了,蒙古人縱橫草原的戰術戰法完全打不出來。
人和,安南人全民皆兵,這對侵略者來說有多大威脅,大家心裡也都有數。但更有趣的是,此時南宋剛剛被滅沒多久,很多南宋人逃難到安南,大大增強了安南的實力。
所以安南雖然贏了,沒被徹底征服,卻還是對兩國的實力差距心裡有數的,所以戰後立刻派遣使者要求入貢通好,將俘虜眾人送回,元朝畢竟打仗輸了,也只能同意。
但是,烏馬兒因為殺害安南人太多,安南人對其深惡痛絕。
直接殺了,會影響與元朝的關係。禮送回國,又會激起民憤。最後採用了興道王的計策,讓人用船把烏馬兒送到海里,鑿沉船,使其溺死。
意外身亡,元朝也就沒辦法發飆了。
蒙古人與安南的戰爭,是一場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蒙古固然有著裝備和國力上的巨大優勢,但在天時地利人和面前,終究是無法用暴力解決一切問題的。
反抗者,只要團結一心,也終將掌握住,那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