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死是明朝最大的悲劇

2025-05-14     花峰婉     反饋
2/4
▲明英宗朱祁鎮畫像。圖源:網絡

大約10天後,群臣以太子年幼、需要有人領導抗擊瓦剌入侵為由,請孫太后立朱祁鈺為帝。

孫太后並不想讓朱祁鈺登上帝位,她死命要保住自己兒子朱祁鎮的皇位。在早先給朱祁鈺監國的敕書中,她就特彆強調,皇帝(朱祁鎮)「今尚未班師」,你朱祁鈺只是「暫總百官,理其事」。但慢慢迫於現實和輿情變化,她不得不接受了群臣要求朱祁鈺稱帝的事實。

朱祁鈺卻表現得很不想當這個皇帝。

史書說,他「退讓再三」,群臣則不依不饒。被逼急了,他厲聲說:「皇太子(指朱祁鎮的太子朱見深)在,卿等敢亂法耶?」大家都不敢說話了。

只有于謙大聲說:「臣等誠憂國家,非為私計。願殿下弘濟艱難以安宗社,以慰人心。」

聽了于謙的話,朱祁鈺才放心地當起了皇帝。說起來,若沒有土木之變這類突發事變,朱祁鈺一輩子想都不敢想帝位的事兒。而現在,他卻坐在了龍椅上,要領導這個國家對抗入侵的異族,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天命。明朝有兩個皇帝的帝位是撿來的,朱祁鈺正是其中一個。

但朱祁鈺的帝位也不算白撿的,畢竟在王朝危機時刻,他也不辱使命,做了一名合格的主戰皇帝。傳統認為,是于謙臨危不亂,領導並打贏了北京保衛戰,從而延續明朝國祚;但大家忽視了于謙的背後,是新皇帝朱祁鈺的授權與支持,沒有朱祁鈺的信任,于謙難以組織起同心同力的抗擊瓦剌之戰。

當時,侍講徐珵等人曾主張放棄北京,舉朝南遷。如果這一主張付諸實踐,土木之變就將演變成明朝版的靖康之變。

于謙聽了很生氣,厲聲說:「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

朱祁鈺力挺于謙,說他可不想做宋高宗趙構。

不南遷,那就跟瓦剌打。

也先發現明朝立了新皇帝,手中的俘虜朱祁鎮變成了太上皇,利用價值大打折扣,遂在當年十月率兵進犯北京,結果被擊敗西撤。次年(1450年)春,又來寇邊,再遭大同總兵官郭登擊敗。

在於謙和朱祁鈺堅決抗戰的情況下,也先意識到繼續拘留朱祁鎮已經無利可圖,不如把他送回去,說不定還能引發明廷二龍相鬥、自毀長城呢。

明朝這邊,朱祁鈺對於也先表態釋放太上皇朱祁鎮,反應很冷淡。但群臣很興奮,大臣王直等人都在討論怎麼奉迎太上皇。朱祁鈺很不高興地說:「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埋怨群臣當初逼他做皇帝,現在又要把「正牌皇帝」接回來,意思很明顯,你們將朱祁鎮迎回來後,要把我擺在哪裡?

又是于謙站出來,從容地說,「天位已定,寧復有它」。皇位已經定下來了,您就放心吧。但按道理,是應該把太上皇接回來的。

吃了于謙的定心丸,朱祁鈺這才說:「聽你的,聽你的。」

瓦刺人在送還朱祁鎮時,還不忘補上一刀,希望明廷內訌。知院伯顏帖木兒屏去左右,讓譯者對朱祁鎮說:「今日天可憐見,皇帝回去,今日你兄弟在家作了皇帝。皇帝位子是你的,你到了家裡不要怕大小臣宰們,你要你的皇帝位子坐。」

不知是真心還是假意,當了一年左右俘虜的朱祁鎮卻說:「願看守祖宗陵寢,或做百姓也好。」

關於權力慾望,重返大明的朱祁鎮似乎表現得很淡了,但坐穩了帝位的朱祁鈺卻變得越來越重。
奚芝厚 • 298K次觀看
舒黛葉 • 44K次觀看
奚芝厚 • 9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福寶寶 • 52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喬峰傳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舒黛葉 • 38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2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