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芳因私奔一事同樣遭遇了難題。
上海的戲院紛紛與他解除合作關係,擔心得罪裘家,而不敢再聘用他演出。
他在上海幾乎,被所有戲院封殺,連平時敬仰他的戲迷,也對他私奔的事情議論紛紛,質疑他「不識好歹」,竟敢「染指」裘家的千金小姐。
私奔後的生活也並不順利。
艱難生活中的支持與堅韌
在上海被戲院封殺後,周信芳幾乎無處演出,收入銳減,二人的生活困頓不堪。
裘麗琳帶著決然的態度,跟隨周信芳搬到蘇州,租了一間簡陋的平房,開始新生活,這對於出身豪門的裘麗琳來說,是從未經歷的生活。
她並未因條件惡劣而抱怨,反而日復一日地適應下來。
裘麗琳幾乎不懂得處理家務,她在廚房手忙腳亂地學做飯,一次因為火候不當,把米飯煮焦了,滿屋子都是糊味。
周信芳聞到焦味跑進廚房,看到她滿臉黑灰,忍不住笑了起來。
裘麗琳對他的笑不以為意,直率地說:「總有一天,我會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在她的眼神中,沒有絲毫退縮。
她耐心地學著做家務,一點一點地適應粗茶淡飯的日子。
裘麗琳不僅要承擔家庭瑣事,還要在周信芳的事業上,成為他的得力助手。
當時戲院的薪酬制度,非常簡單,周信芳的工資固定,而場次和票房,並不會帶來額外收入。
裘麗琳看出,這種制度的弊端,主動向戲院提出,以演出場次和上座率,結算酬勞,戲院老闆起初並不接受,認為這是「戲子的要求」。
她與老闆多次交涉,態度堅定,最終成功讓老闆妥協。
這種新的結算方式,幫助周信芳的收入,逐漸增加,裘麗琳的果敢,與商業頭腦,開始發揮重要作用。
生活的艱難,並未讓裘麗琳低頭,她還在經濟上嚴格管理,為未來的每一場演出精打細算。
更是親自做周信芳的「保鏢」。
周信芳與戲院老闆發生衝突時,老闆竟僱傭了,地痞流氓,對他進行威脅。
裘麗琳聽說後,毫不猶豫地帶上手槍,天天守在戲院門口,保護周信芳的安全。
她在外人面前不卑不亢,面對流氓時更是毫不退讓。
裘麗琳的勇敢深深感染了周信芳。
他曾在朋友面前感嘆道:「有這樣的妻子,真是我的福氣」。
在裘麗琳的鼓勵下,周信芳逐漸打破,上海戲院對他的封殺,重回舞台。
孩子的培養與家族的榮耀
艱難的日子,沒有阻擋裘麗琳,對孩子們的期待。
他們共養育了六個孩子,對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傾注了極大的心血。
在裘麗琳看來,雖然生活清苦,但教育絕不能怠慢。
她堅持要孩子們接受良好的教育,決不允許他們,因生活艱難,而失去自立自強的信念。
長子周少麟,自幼跟隨父親學習京劇,繼承了周信芳的「麒派」藝術。
裘麗琳常常,親自監督少麟練習,不許他有絲毫怠慢。
即使生活緊張,她仍會省下錢,為少麟購置戲裝,在她的培養下,周少麟成為一名優秀的京劇演員。
三女兒周采芹,則展現出,與眾不同的表演天賦。
裘麗琳敏銳地,察覺到采芹的表演天分,鼓勵她,探索戲劇以外的領域。
上世紀50年代,周采芹被送往英國留學,之後成為一名國際知名的演員。
她憑藉新版《紅樓夢》和《上海的女兒》等作品享譽海外,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代表性人物。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她要求孩子們在外守禮自重,在家孝敬長輩,謹守家訓。
告誡他們:「無論走多遠,都要記住自己是中國人」。
這種文化自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們在各自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為家族帶來了,極大的榮耀。
周信芳也逐步在京劇界聲名大振,裘麗琳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家族和社會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