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許含玉的婆婆,她偏袒孫子而不是孫女,這是為了維護家族血脈和晚年生活的安定。
她可以選擇偏愛孫子,但錯誤地選擇了對待孫女。
所謂智慧,就是了解自己的底線是什麼。
作為母親,吳母養育了兩個兒子,給予了他們足夠的愛與呵護。
但是,在對待吳濤時,她的態度卻有所偏頗。
首先,兒子的成長並非她一人的功勞,她的丈夫也同樣出力不少;
其次,吳濤並非獨生子;
最後,在吳濤和弟弟各自有了孩子之後,吳母更加偏愛孫子。
這些因素使得吳濤對母親既尊重又疏遠。
因為沒有哪個孩子願意接受不公平的對待,也沒有哪個孩子願意被母親挑選,就像一棵被挑選的蔬菜一樣活著。
然而,吳母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傷害到兒子和兒媳,在傷害了他們之後,她依然一意孤行地住進了吳濤家中。
儘管兒子已經開始對她感到反感和提防,吳母卻依然不收斂行為,繼續著下一步的計劃——要錢。
這種行為進一步降低了吳母的價值,她不再是兒子心中值得尊敬的母親。
所謂智慧,就是不要索取超出自己價值的東西。
作為母親向兒子要錢有錯嗎?
也許沒有。
偏愛孫子、撒謊向兒子和兒媳要錢用於孫子也許也無可厚非。
然而,吳母的錯在於拿了兒媳的錢,並且還罵了兒媳的女兒。
這種行為在社會上也是不被接受的。
就像某人在一家公司得到了機遇,賺了一大筆錢,然後離開後到處抹黑公司一樣。
吳母的行為就好像吃了兒媳的飯又砸了她們的鍋一樣,這樣的人在哪裡都不會受歡迎。
吳母的索取不僅僅是錢財,更是她在剝奪兒子和兒媳的尊嚴。
更進一步說,她還在剝奪孫女的尊嚴!
作為父母,怎麼能容忍自己的女兒受到這樣的侮辱呢?
吳母的這些行為使得她在兒子眼中的形象一步步地貶低,最終被兒子和兒媳所拋棄。
她被趕出家門完全是自找的,如果她能把孫女看作一個人,不要太過分,也不要傷害她的尊嚴,或許她的晚年就不會如此淒涼了。
現在吳濤已經不願意再理她了,而小兒子又無所事事,期望他養老,幾乎是不可能的。
吳母的晚年生活將會是怎樣的,答案已經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