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軍的發展可以追溯到順治年間。
隨著康熙皇帝不斷統一全國,投降滿清的漢人軍隊越來越多,於是康熙將這些投降的漢兵漢將編進綠營,成為了清王朝的常備軍之一。
在兵源上,綠營採用了父死子繼的徵兵策略。在制度上,綠營直接受兵部管理,以杜絕將領擁兵自重的可能。
事實上,綠營在清朝前期還是很有戰鬥力的,但到剿滅白蓮教、太平天國起義時,已經表現出了戰鬥力倒退的跡象。
到滿清中後期,綠營大約有60萬人,而他們的命運也和八旗軍差不多,在洋務運動過程中不斷被裁撤,到滿清正式覆滅時,絕大多數的綠營兵都成為了警察。
至於新軍則沒什麼好說的,當時洋務運動採用西方制度、練兵方法和裝備組建的新式軍隊就是新軍。
在辛亥革命前,共有16鎮的新軍(1鎮的兵力大約為1.2萬人,相當於一個師),總規模達到了20萬人。
後來這20萬人大部分成為了北洋政府時期各軍閥的起家資本,像袁世凱在起家時就掌握5鎮新軍。